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石林彝族自治县)大肠癌患者诊治现状,探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因素,降低大肠癌诊治水平的不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非随机观察研究,查阅石林天奇医院收治的189例大肠癌病人病历,通过返院复诊、信函、电话随访及走访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患者一般情况、诊治情况、生存质量,结合相关文献,采用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核心量表进行评估,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40-6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多比例为54.1%;进展期病例多(68例)、文化水平低(小学文化58例),经济收入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2000元以下82例)、就诊时间晚(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12月112例)、术后规范化疗病例数少(38例)、临床病理分期高中分化病例多(111例)。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与就诊时间早晚、临床病理分期、是否规范化疗有关。其中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12月组大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ukes’D期比较,Dukes’A、 Dukes’B期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升高(P<0.05或P<0.01)。与未化疗组比较,规范化疗组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升高(P<0.05),与未规范化疗组比较,规范化疗组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升高(P>0.05),规范化疗生存率升高。2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观察:随着病理分期的增高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存质量总积分呈阶梯式降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的延长,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存质量总积分降低。与化疗组比较,术后未化疗、未规范化疗组公共板块和生存质量总积分升高(P<0.05)。受教育程度生存质量比较发现,小学及以下组、初中组生存质量总分降低(P<0.05)。家庭收入生存质量比较发现,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000元以上组相比,人均可支配年收入1000元以下组生存质量总分降低(P<0.05)。不同职业生存质量比较发现,与干部比较,工人、农民生存质量总积分降低(P<0.05)。3.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与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手术时年龄与功能状况、公共板块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就诊时间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期与情感状况、生存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期、生存率、生存质量与疾病的病理分期、患者经济文化水平、是否早期诊治及术后的化疗有关,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诊治情况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