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洪青建筑创作思想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洪青生活在上一世纪中期,现在人已过世。由于历史时期时代的动荡和政治的轮换,洪青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并不为人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建筑光怪离奇,争奇斗妍,大量踊跃出来,在改变西安城市风貌的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现代建筑过于简洁和简单的造型,以及程序化的重复,使人有冰冷和单调的感觉,从而产生厌烦感。同时近几年西安开始大力推行“皇城复兴”工程,新一轮的建筑“复古”运动又给西安城市风貌带来新的历史沉重感。当我们穿行在历史与现代强烈冲撞的城市中,会不自然的感到紧张和压抑,而当我们阅读洪青的建筑作品会自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亲切感,这也许是我对洪青产生兴奋的重要原因吧。目前随着洪青的几件作品被收录入国外建筑史,以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关注和呼吁对洪青的建筑作品进行研究和保护,相关研究文章在专业建筑学院开始出现,但总体讲还是太少。而其作品也正式进入西安和陕西文化建筑保护名单中。笔者作为艺术院校教师,希望通过艺术视角和相关建筑角度对洪青的建筑创作思路进行探寻,结合其作品之间的对比,以及与时代大背景的因果关系,寻找洪青建筑创作的惯性和定式。通过比较笔者希望能够了解洪青如何通过折衷手法来回应和解决建筑创作和时代背景相适应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自己作品的重要特色,最终形成鲜明时代特征,为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增添宝贵财富。洪青身跨新旧两个社会,青年时代专业学习在民国时期,成熟建筑创作又大量集中在新中国前期,不同时期的国家意志不可避免的在其建筑作品中有所体现。民族性、科学性、革命性、现实性,多种社会需要渗透其创作理念中,期盼寻找一种平衡,折衷是最好的表现,但折中背后的现实意义才是影响创作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