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学者们对交际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而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中的相关研究则显得比较单薄。 本论文致力于对交际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取国外最新的交际策略分类框架(Fraech& Kasper),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地区157名留学生进行了汉语交际策略调查,并运用社会科学系统软件 SPSS19.0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对交际策略类型及强度的影响。鉴于当前交际策略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年龄、性别、性格、国籍、母语、学习条件和教师因素等方面已有相当多的涉及,笔者仅选择前人涉及较少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和会话对象等方面进行重点考察,探讨其对交际策略的实际影响。 研究发现,汉语水平直接影响交际策略的选择。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不同汉语程度的学生在交际策略的运用上有显著差别,且随着语言程度的逐渐提高,交际策略的使用大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换言之,初级水平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明显高于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在策略类型上,初级水平的学生倾向于选用更多种类的交际策略。 研究表明,动机对交际策略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融入型动机对交际策略的影响非常强烈,工具型动机对交际策略的影响也较为强烈。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各种动机越强,交际策略使用越多,尤其是目的语策略使用频率最高。在影响交际策略的动机行为各维度中,持续性、主动性、用功程度对交际策略的影响均较大,注意力的影响则相对小一些。 研究发现,会话对象同样影响汉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师生会话中,目的语策略是使用的高频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讲解释义策略使用较多;学生会话中,母语或外语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学生会话较为随意一些,多喜欢运用自己的母语或者外语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结合分析结果,笔者对汉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