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己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农业信贷作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服务形式,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则决定着其作用的大小。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如果农业信贷资金的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农业信贷资源的分布也势必处于不均衡状态,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宏观层面出发,较少对省际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因此对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并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农业信贷资金的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并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对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整理农业信贷相关统计数据,从农业信贷的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多个角度对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现状加以分析。之后,通过搜集2003-2012年各地区的农业信贷数据,选取各地区人均农业信贷余额作为投入指标,人均农业增加值、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1-恩格尔系数等作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各省的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针对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对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选取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农村生产力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力资本等作为影响因素指标,建立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存在供给主体不足、结构不均衡、资金外流等问题;二是东、中、西部各区域间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三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增长率两因素与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呈现负相关性,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正相关。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现状和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