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乡土聚落空间形态韧性解析与保护方法研究 ——以鲁中南地区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原生的乡土聚落是一个自组织的动态演进系统,其空间形态的形成遵循自下而上的要素组织逻辑。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反馈循环过程中,物质空间要素通过复杂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在整体上和多层级上的适应、调整和进化,实现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交融。但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冲击下,乡土聚落面临着物质空间形态和社会空间形态的双重衰败问题。深入认知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规律,探索在复杂地形地貌影响下空间形态的适宜发展路径,提升聚落在动态发展中的适应能力,是更好延续聚落历史风貌的关键。分形优化是聚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融合过程的体现,分形理论为研究这种复杂空间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量化方法。空间要素基于这种分形规律相互联系,形成复杂多样的空间形态,体现在复杂曲折的边界形态、层级丰富的公共空间形态、多重连接的道路网络形态、组合丰富的建筑院落形态等诸多层面。作为当下城乡规划领域的新的关注点,演进韧性研究着眼于系统动态适应、调整能力,为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要素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当前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描述阶段向量化研究阶段的转变,并由静态和动态量化分析向着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多法互证研究方向发展。基于分形理论的量化分析与演进韧性的定性解析的结合,对深入认知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规律和引导历史风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鲁中南地区复杂且相似的山地自然环境,使得聚落空间形态呈现复杂破碎、层级丰富的分形特征。将鲁中南地区乡土聚落作为样本,能更好地以分形视角进行解析。本文以物质空间形态作为乡土聚落空间形态演变规律认知与韧性解析的切入点,选取鲁中南地区27个传统聚落,基于分形理论对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分维测度,建立宏观边界形态、中观公共空间形态和道路网络形态、微观建筑院落形态的分形量化体系,对比归纳不同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及分形特征。同时,本文跳出关注扰动的脆弱性研究,关注聚落物质空间形态在历史演进中动态适应、组织生长的演进韧性。建立空间要素分形特征及分维数变化情况与演进韧性的作用机制的关联性,结合分形定量分析与韧性定性评价方法,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边界形态到公共空间形态、道路网络形态再到建筑院落形态逐层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空间形态分项保护策略,以期为乡土聚落空间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延续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高中班主任必须贯彻“双减”政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德育工作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受到正面思想的感染与熏陶。本文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师生交流沟通四方面探讨了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提高班主任德育成效。
检测报告的出具过程中,为保证检测报告的严谨性、规范性要求,检测人员往往要反复校核检测报告的数据及格式,存在着报告出具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鉴于此,分析了应用于Word批处理的VBA技术与VSTO技术的优缺点,以工作中专用车检测报告出具为例:提出了一种利用VSTO技术对Word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数据的批量提取及报告自动化编制工作,提高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工作效率及为后续办公自动化提供借鉴。
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时空溢出性、复杂性、嵌入性等特征,因而依靠单一治理要素难以实现善治,需要耦合主体、资本、技术、制度、理念等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性、生态资源分配的开放共享性、治理体系的层次有序性,构建起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双向互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协同推进、共享性与公平性共同维护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秘钥”。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6期《山梨醇和甘露醇与氮磷钾配施对桃生长、果实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作者刘慧敏等)报道,为探讨山梨醇和甘露醇与氮磷钾配施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中桃8号和中油20号桃为试材,以单施氮磷钾为对照,设置不同质量分数山梨醇和甘露醇分别与氮磷钾配施,测定不同处理桃树体生长、果实品质、色泽和养分含量等相关指标。
期刊
时频分析是处理非平稳信号强有力的工具,S变换作为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之一,其窗函数的尺度可以随频率改变。但是,其时频窗函数尺度变化是固定的,无法适用不同信号的局部特性,导致能量聚集性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广义S变换算法,设计了由四个调节参数控制的广义高斯窗函数,采用浓度测量自适应优化调节参数,以寻求最佳的时频表征效果。并针对时频分析结果,采用瞬时频率重组和分量重构方法,得到各个分量的瞬时频率,
本文运用深度访谈和网络田野观察法,对互联网时代下视障人士获取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网络无障碍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弥合视障人群与健全人群的数字鸿沟,他们寻求社会支持的途径正在被重构。依靠关系亲密度和空间环境的传统社会支持被构建在虚拟空间中的网络社会支持所取代。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两系统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表现为北京市优势明显、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相对较弱。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北
为探究土壤改良剂配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300 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600 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施牡蛎类土壤调理剂能够促进烟株发育,株高、有效叶片数、平均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显著
随着基础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高等师范院校作为高素质师范人才培养的摇篮,提升其在校生从教意愿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等视角下的六个维度进行职业认同界定,通过对在校生问卷调查和对公费师范生进行访谈,分析了职业认同对师范院校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认同对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在整体上是显著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