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人物”:时代转折的身影——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文学人物形象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文学人物形象的梳理,归纳出一类新的人物典型—“节点人物”。在对节点人物的形象特征、精神内涵、内在关联及文学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小见大地揭示文学思潮的变迁趋向,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生存境遇与艰辛历程。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言。在介绍本文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界定“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和“节点人物”的概念,明确“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具体指涉:上世纪初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时期,共和国建立前后国家意识一体化的确立时期,新时期乡村中国走向都市化的历史转折时期。“节点人物”则是代表了这三个历史转折时期时代风貌的文学人物。同时,对研究现状做了回顾,提出“节点人物”研究的新视域。 第二部分: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和人物形象特征的归纳,描摹出历史转折时期节点人物的群像:他们是上世纪初夹杂于传统遗习与现代启蒙之间的“五四”式知识分子,如狂人、魏连殳、吕纬甫,范爱农等;共和国政权建立前后国家意识一体化规范下的个人,如江玫、李双双等;新时期乡村中国都市意识复苏中逐步城市化的“农村人”,如李顺大、陈奂生、高加林等。 第二章,选择分别处于三个历史转折时期的节点人物魏连殳、江玫、高加林作为典型,做深入的个案分析,进一步揭示节点人物思想矛盾、身份迷失及行为受挫的形象特征,并以此为侧面展示时代转折中人的生存困境和艰辛历程。 第三章,通过对三个时期的节点人物做内在的关联性研究,指出他们在精神上的现代性契合,即个体在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及其建立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现代性尝试与努力。同时指出节点人物“想象中国”、预言转折图景的的文学价值。 第三部分:结语。总结节点人物的时代特征、形象内涵和精神契合,指出节点人物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祝华东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建筑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框架剪力墙的建筑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框架剪力墙的概念以及特征进行了概述;而后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其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
李华是唐代古文革新中的一位重要先驱人物,也是玄、肃、代三朝的著名文人。由于李华的古文成就并不高,以往学术界对李华个体的研究不够,这是不利于文学史完备周详的发展要求的。
杜海峰  江苏中轩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现代化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剪力墙结构施工作为我国建筑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筑物的耐久性能否得到保证。本文将结合以科创中心A、B地块工程为例,对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原始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文化形态的特征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向。原始思维认识世界、组织世界的方式是依据相似性原则展开的,它所构建的文化世界既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同时又满含
清邵晋涵所撰《尔雅正义》,是继郭注和邢疏之后有关《尔雅》注解的又一部力作。它援据善本和众家之释来校勘经注文字,尤以郭注为多,并能阐明文字的通转假借,考辨名物,探讨雅学理论
长期养成的习惯符合自身需求  【本刊记者】93岁高龄的国医大师程莘农在谈到他的养生心得时这样说过:“所有长寿的老人生活习惯没有一样的,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轻易改变这些已经形成的习惯。”这其中的养生之理在哪里呢?  【武医师】老人大半辈子养成的一些生活习惯,从体质辨证学说上来讲,是符合老人自身的身体需求的。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不要盲目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否则可能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与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相一致的,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子作为道家的开拓者及代表,其思想中所蕴涵的整体生态智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