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各类汉语学习培训机构陡增。鉴于此现象,作者对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某汉语学习机构和国际学院的七名留学生进行深入个案研究。
该研究基于Norton(1995,1997,2000)提出的社会身份理论,探讨各种社会因素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通过对留学生进行访谈和课堂观察,本文主要从以以下五个角度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和社会身份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权势关系、社会网络、学习投入、社会身份和目标设定。
研究发现,留学生课外的社会圈子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源群体成员或来自他国的留学生,而留学生与本族语者之间不平等的话语权关系进一步限制了留学生接触汉语语言文化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汉语学习。研究表明,人们应该从留学生的社会身份、学习投入和目标设定出发,研究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而不仅仅足看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调查显示,留学生对自我定位各不相同——有些留学生是十足的“汉语迷”;有些留学生更大程度上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中国学习,所以具有“局外人”或“旅行者”的心态。不同的身份影响了他们在汉语学习上的投入力度。所以,学习投入也可以说是学习者对社会身份的投资。同时,他们对自身汉语水平的目标设定也影响他们在汉语学习上的投入。
综合各项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为来华留学生、中文老师及学校领导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