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二级医院医生工作量测算方法进行探索,并且对医生工作量的测算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医生工作量大小的因素,以及对医生工作量测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说明。 方法:本次研究由四家鞍山二级医院组成,调查对象104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对构成医生工作量的服务项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相对值法对医生不同服务项目权重点数进行确定;与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的医生工作量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对医生病历书写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Z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医生工作量测算结果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专家15人,由各调查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级以上医师组成。相对值法与层次分析法分别测算医生工作量结果通过Z检验无统计学意义(Z=-0.14,P=0.8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较一致。层次分析法通过一致性检验(CR=0.07<0.1),表明收集的数据无逻辑性错误。对医生病历书写工作量构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医生管床病人住院天数、管床病人是否手术以及是否死亡三个因素建立回归方程Y=0.726X1+11X2+4X3+11.245(X1代表患者住院天数;X2代表该患者是否手术,若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手术则X2=0,若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过N次手术则X2=N;X3代表该患者是否死亡,若患者正常出院则X3=0,若患者出院时已死亡则X3=1),并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与实际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78)。影响医生工作量大小的因素包括医生的职称、医生工作年限以及医生的学历等通过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的职称中,主治医师的平均工作量最大,住院医师的工作量最低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级别医生的岗位职责不同而导致的,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日常交接班、日常查房、病历书写、下达遗嘱、医患沟通”等工作条目,主治医师的日常工作内容除了包含住院医师的所有工作条目外,还包含“审查科室病历、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等工作项目,主任医师的日常工作除了医疗工作外还要向科室管理工作倾斜,一般不直接管理病人,而在下级处理不了的情况下会提供指导建议,所以在只测算医生医疗工作量时出现了主任医师工作量最少,主治医师工作量最大的现象。不同学历的医师工作量存在统计学差异,硕士学历医师的工作量高于本科学历医师的工作量。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学历相对高的医师业务水平也相对较高,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管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此外,学历高的医师上台手术的数量也比学历低的医师多;二、学历较高的医师多集中在主治医师级别,由于其工作岗位职责的不同,导致高学历医师的工作量高于低学历医师的工作量。 结论:相对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均能客观合理的反应出医生的工作量。对医生病历书写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客观体现出医生病历书写方面的工作量。医生的职称、医生的工作年限以及医生的学历的不同对医生的工作量均会带来影响。医生工作量的客观测算能够全面体现员工的劳务价值、提高员工内部公平性。全面绩效考核还需要建立相配套的管理措施:确定工作量上限值、需结合员工工作质量。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要建立健全临床信息系统、对能体现医生工作量的定性指标的获得尽可能大样本调查、遵循绩效管理思想以及对医生日常工作及时做好记录等问题。由于不同医院发展状况不同以及信息系统的不健全,本研究提出的测算方法存在不能保证完全通用性以及统计的数据不能保证完全准确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