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细胞学异常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状况;2、评价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2005年1月~2006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者共9344例,其中异常者(TBS系统诊断≥ASC-US)9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HC-Ⅱ法)及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病理学为标准,比较细胞学和联合进行高危性HPV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意义。结果:1、细胞学异常者中,HR-HPV阳性率分别为ASC 40.3%(174/432),LSIL44.8%(170/310),HSIL 89.4%(185/207);病理学诊断NILM、CINⅠ、Ⅱ、Ⅲ、及SCC分别为332、391、118、101、7例,其中HR-HPV阳性率分别为17.3%、66.2%、92.4%、97.0%、100%;在细胞学诊断为ASC-US者中,宫颈高度病变在HR-HP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发生率分别是10.2%、0.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R-HPV对宫颈低度病变和宫颈高度病变筛查的敏感性为0.767、0.947;在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中,细胞学(≥ASC-H)和细胞学(≥ASC-H)+HR-HPV的敏感性为0.925、0.911,特异性为0.510、0.748,有统计学差异;细胞学(≥LSIL)和细胞学(≥LSIL)+HR-HPV的敏感性为0.898、0.982,特异性为0.567、0.779,有统计学差异;细胞学(≥HSIL)和细胞学(≥HSIL)+HR-HPV的敏感性为0.690、0.969,特异性为0.930、0.953。结论: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及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HR-HPV的阳性率呈趋势性升高;2、HR-HPV的检测对ASC-US有分流作用;3、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进一步行HR-HPV的检测,可有效提高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中的临床效用。方法:2005年6月~2006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者4689例中抽取600例,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Ⅱ组、Ⅲ组、SCC组和湿疣组。用FQ-PCR法进行宫颈细胞8种HPV基因型分型及定量检测,并同时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各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方法对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意义;根据FQ-PCR所得HPV-DNA拷贝数分析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结果:FQ-PCR和HC-Ⅱ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的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86.67%,宫颈癌组符合率100%,总Kappa指数0.722,炎症组0.65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组分别为0.514,0.583,0.697,湿疣组0.659;FQ-PCR和HC-Ⅱ两种方法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0.839、0.887,特异性为0.537、0.521,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P<0.005),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病毒载量与宫颈炎差异显著,宫颈高度病变(≥CINⅡ)的病毒载量高于宫颈低度病变(CINⅠ)(P<0.005),但在宫颈高度病变(CINⅡ与CINⅢ)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05)。结论: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HPV DNA的检测与HC-Ⅱ法相比一致性较好;2、HC-Ⅱ法和FQ-PCR法在对宫颈高度病变进行筛查时无显著差异;3、宫颈HPV DNA的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