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先秦至今心气虚致血瘀的相关理论认识,研究发现,秦汉时期,心气与血行关系的有关论述已颇丰富,《内经》言“心主身之血脉”,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先秦至今心气虚致血瘀的相关理论认识,研究发现,秦汉时期,心气与血行关系的有关论述已颇丰富,《内经》言“心主身之血脉”,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阳虚阴盛、胸阳痹阻”的观点,为后世“心气虚致血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石;魏晋时期,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如《脉经》中言“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这一时期,心气和血行相关理论在发挥、应用中进一步丰富、发展;隋唐时期,心气影响血行的病因病机在多种疾病中得到探讨,益气活血方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比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载的“补心汤”,就兼具补心气、活血的功效:宋金元时期,医家们从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探讨了心气对血行的影响,如《仁斋直指方论》中就提到“夫肝藏血而心主之,动则血运于诸经”;明清时期,以张景岳、何梦瑶等为代表的医家从心肾相交角度深入探讨了心气虚致血瘀的生理病理机制;近现代以来,由国家主持编写的大型心病专著相继出版,而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出台的一系列心病诊疗指南中,也多将心气虚证、心血瘀阻证作为主要证型,至此,心气虚致血瘀理论得到系统的整理、丰富和提高。本论文主要从元气、宗气、营气的角度分析心气影响血液运行的内在机理,提出心君之火激发肾中元气以滋养五脏之阴阳是维持血行正常的内在依据,宗气贯心脉为维持一身气血运行提供动力支持,心气充沛保持营血化生充足为血行正常提供物质保障,心之阴阳相合,心神清明、心主血脉,则血行正常。对于心气虚兼有血瘀证候的患者,主张在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具体证型适当配伍调和营卫、培补元气之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心气虚致血瘀理论的源流,分析了心气虚致血瘀的内在机理,并尝试提供心气虚致血瘀相关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期为心气虚致血瘀相关病证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发光二极管(LED)因其能耗低、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有望取代低效率、高耗电量的传统光源而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LED的主要组件有芯片、金属线、支架、导电胶、封装材料,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美国发布官方声明,表明烟草使用和接触烟草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害。从此,人们关于烟草的争论不再停留于烟草是否有害的问题上,而转向了如何有效控制烟草使用以保
目前研究表明,疯草类有毒植物的毒性成分-苦马豆素(Swainsonine)主要由三类真菌产生,即豆类丝核菌(Rhizocronia leguminicol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棘豆蠕孢菌(Alternaria oxytropis),而有关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及催化酶基因尚不清楚。鉴于此,本试验以金龟子绿僵菌为研究对象,通过PEG介导的方法对金龟子绿僵菌
应用北京市密云县某铁尾矿成功地研制了Ca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采用 DTA、SEM、XRD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玻璃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微晶玻璃的晶核剂、热处理制度
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法律对所有情况都有明确规范,几乎是愿景,没有一部法律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法律具有局限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学界普遍共识。既然法律无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
古代中华文化给日本人以巨大的吸引力,近代中国虽然走向衰败,但由于日本的闭关锁国,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久久停留在对古典中国的美好幻想之中。日本人开国和中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
20世纪初新博物馆学倡导博物馆应从对“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怀,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从艺术文化中获益。新世纪之初,博物馆教育成为艺术博物馆存亡的关键,所有的博物
国际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也给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自由化使得限制竞争的规则有所放宽,而金融一体化则
本论文《「后现代」与台湾当代水墨》,主要内容在探讨西方「后现代」对台湾当代水墨的影响与意义。台湾创作自由精神再次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导致艺术本上化、国际
本文选取抗战时期的“流民图”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因为这类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画从“怎样画”到“画什么”的时代特征。抗战期间流民的产生,多与日本的侵略、飞机轰炸和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