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信息论角度探讨古诗词曲翻译中的信息传递,从而阐明信息论核心概念,基本模式以及基本原则在古诗词曲英译中的适应性和指导意义,并提出古诗词曲英译中信息丧失的程度,补偿以及为防止翻译过程中噪声的影响,译者的主动性问题,详细探讨基于信息论框架,古诗词曲英译中应采取的方法策略。
从信息论本身来看,其基本概念信源,信宿,发信方,受信方,信息通道,信道容量,噪声,冗余对翻译这一双语信息传递过程产生深刻的启发意义。信息论基本原则认为信道容量应与信息承载相符合,否则就会造成信息缺失;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冗余信息能够克服噪声影响,提高传递效率。这两条基本原则用于翻译使得翻译过程中的各因素凸现出来,翻译理论也不再局限于译文与原文的对比研究之中。
翻译难,译诗更难。从文艺美学和诗美艺术角度来看,诗歌翻译是对原文文本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再现。所谓“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古诗词曲是诗人独特艺术风格与感受情感、意象意境相结合的产物。从诗歌美学角度来看,诗人通过对修辞格的创造性运用,节奏韵律的严格把握,以及神话、传说、典故等的援引,使古诗词曲经久不衰,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首先,它们蕴藏于诗歌之中,是文化的载体,不容译者随便舍弃;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地域性的限制,它们也是译文读者无法接受的。信息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系统。诗人们所采取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都属于信息负载范畴,在语际传输过程中,信息传输通道容量应与信息传输负载相符。此外,信息通道中的噪声因素,包括译者双语能力,文化驾驭能力,原作者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也会影响到信息的传输效果,导致信息的全额或部分丧失。因此译者须从整个翻译过程出发,发挥主动性,权衡信息传输中的各影响因素,平衡信息容量与传输负载,运用冗余信息减少噪声影响,确保信息有效传递,翻译活动顺利进行。具体说来,从信道容量和信息负载两者的紧密联系出发,我们可以采用压缩信息法,具体操作上可细分为替换和角度转换两类,降低传输负载;从信道噪声影响角度看,我们可以增加冗余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具体操作上包括文化扩充和语义扩充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