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患者大幅增加,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功能衰竭、止凝血功能障碍、脑功能衰竭等。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杂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病因、病机、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多,而对于慢性疾病终末期出现多脏器衰竭的临床研究甚少,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对多脏器衰竭的中医病名、证侯分型、治疗方案的研究尚未见有完整的报道,故本课题对涉及多个器官衰竭的患者做中医证候及临床特征的探索性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对符合多脏器衰竭诊断标准的病人进行证候和实验室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及临床特征,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多脏器衰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针对性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在广东省中医院ICU、急诊综合病区EICU住院患者中搜集多脏器衰竭的患者74例,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将所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候群的筛选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中的变量聚类法(Variables Cluster),得出五大类证候的证型指标,参照《中医诊断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归纳出多脏器衰竭的中医证型;实验室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74例多脏器衰竭的患者,经聚类分析后辨证,气虚湿瘀证占52%,气虚证兼有痰瘀占19%,痰湿阻肺证占16%,痰迷心窍证占8%,痰火扰心证占5%,可见气虚湿瘀证是最常见的证候。既往史中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最高,可见心、肺疾病是本研究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实验室指标中肌钙蛋白及心脏射血分数对判定中医证候有一定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血氧状态、血脂、肝功能、血象、心酶等是导致多脏器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入院时收缩压分段的死亡率有一定线性关系(r=0.37,P=0.001)。 研究结论: 多脏器衰竭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可分为气虚湿瘀证、气虚证兼有痰瘀,痰湿阻肺证、痰迷心窍证、痰火扰心证,其中以气虚湿瘀证最为常见。实验室指标中肌钙蛋白对判定中医证候有一定参考意义。凝血功能、血氧状态、血脂是导致多脏器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