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搜集研究历代中医文献中,与西医上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病症相关的病因病机的论述,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在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存在相关性,从而提出了以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思路,并运用导师创立的治疗肿瘤的益气化积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评定。方法:分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运用中华医典,进行关键词的检索、整理,以及数据的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角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二者在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存在的联系。临床研究部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化积方及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血凝、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理论研究部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病因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均与正气亏虚、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起居失调、劳役过度六大病因有关,且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六大病因所占的比例与肿瘤相比,不具有差异性;在病机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均与脏腑虚弱、气滞、血瘀、痰凝、热毒五大病机有关,且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五大病机所占的比例与肿瘤相比,不具有差异性。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观察益气化积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与西药对照组对比,发现治疗组在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脂蛋白(a)、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治疗组对照组均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的病因均与正气亏虚、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失宜、劳役过度等因素有关,二者的病机均与正虚、气滞、痰凝、血瘀、热毒有关。因此治疗上可以使用肿瘤的治疗思路来治疗动脉硬化。同时试验研究也表明益气化积方可显著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可调节血脂、改善血凝,并在降低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方面疗效明显,证明益气化积方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