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配电网引入大容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laima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全国普遍存在海岛、偏远山区等配电网末端供电用户,而储能系统能够同时提供有功和无功支撑,稳定电网末端节点电压水平,提高配电变压器运行效率,增强配电网对新能源及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并可在电网故障或检修时提供应急电源,因此是提高典型配电网末端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依托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储能系统提高配电网末端供电能力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论文以实现储能系统在海岛配电网的最优控制策略及工作模式为目标。主要工作是建立储能系统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算法求解储能系统功率输出问题,并对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典型配电网末端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对储能系统及其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的相关研究。其次,描述了大容量储能电站的系统方案,主要由电池系统部分、能量控制系统部分、监控保护部分等组成。然后,研究了一种基于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大容量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本文在总结了各类预测方法的后,根据海岛负荷的特点,最终选定负荷求导法、时间序列法和灰色预测法作为本文的预测方法,若三种单一预测方法预测精度未达到要求,采用最优权重法将三种方法组合起来以提高预测精度,算例的最终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在得到超短期负荷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储能系统优化模型。电网的目标是负荷曲线尽可能的平坦,若将电网原有负荷和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作为一个整体,当作电网新的负荷,则储能系统建模的目标是使新的负荷曲线尽量平坦,故以负荷曲线的方差最小作为储能系统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进一步地,采用有效集算法和遗传算法对储能系统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模型求解的结果表明,有效集算法和遗传算法都可以用来解决全局最优化问题。最后,全面地探讨储能系统在海岛配电网的应用模式。大容量储能系统接入海岛10kV配电网共有四种工作模式:并网模式、离网模式、并网转离网模式、离网转并网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不同;论文所采用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海岛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论文最后采用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验证了该工作模式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12—2016年间国家中心城市72家制造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在环境因素选取上,将制度环境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纳
鼻炎灵滴鼻液系古方“苍耳散”加味经剂型改革而成,是我院特色制剂之一,用于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等。该制剂经系统观察治疗上述疾病520例,并以藿胆丸
供热管网是整个供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制定质量原则,做好原材料、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总结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的形成与破裂的原因时,很多学者往往把"泡沫"的形成归咎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不支持这样的结论。从"泡沫"破裂前后日本股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