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地理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科书包括四部分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其中,中国地理中的“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具有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综合特征。本研究选取1936版、1964版、1987版、2001版和2013版五套初中地理教科书,对“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等教科书表层系统上的差异进行对比。理论上,探究地理教科书发展变化轨迹及所遵循的规律,为今后教科书改革提供借鉴;实践上,汲取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优点,开阔一线地理教师眼界,提升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论文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近80年间五套初中地理教科书在“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编写上有共性也有差别,不同时期教科书编写依据是什么?(2)“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在中国地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3)从教科书表层系统上看,五套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上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4)“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的变化对地理教师和地理教学改革有哪些启发?本研究以时间为经线,以教科书表层系统的对比为纬线,忠实五套教科书基本文本,采用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阐明选题缘由,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时段,陈述五套教科书选取过程、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第二章综述关于地理教科书、地理教科书对比、“中国地理”对比的研究现状,借鉴前人研究基础,寻找研究的思路。第三章探究“疆域、人口和民族”在“中国地理”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到第六章以时间为经线,具体把握“疆域、人口和民族”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的变化。第七章是对整个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得出结论及启示。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地理教科书是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主要载体。(2)近80年初中地理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组成的格局基本不变,区域地理无论是采取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微观到宏观”编写顺序,“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在中国地理中都处于基础地位。(3)从教科书的表层系统看,“疆域、人口和民族”部分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方面不仅与时代密切相关,也与地理教学发展和地理技术进步密切相关。(4)不同时期教科书各有优势,一线地理教师不仅要借鉴同时代教科书,而且要借鉴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