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起,第五次并购浪潮开始席卷各国,金融业成为此次并购的主要行业之一。鉴于学术界极少专门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进行研究,而我国商业银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购活动,银行界迫切需要有关其自身并购的系统总结和切实可行建议。本文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绩效,系统深入地分析并购动因与效应、并购绩效影响因素,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购动因与效应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动因主要有追求市场势力、追求规模经济、追求业务多元化、追求综合效率和政府干预。紧扣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动因,运用事后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应,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实现了市场份额提升效应,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却没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水平,即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多元化效应并不存在。并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影响是多重的、复杂的。基于随机前沿效率方法,以差分内差分(DID)评价政策效果的思路,运用随机前沿法(SFA),分析1998~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对X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中短期(1~3年)内,并购给银行成本效率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却对利润效率造成显著的负向影响;从长期看,并购能提高银行X效率。并购对成本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的机制是,并购提高了银行资产增速、资产配置能力和稳定性;并购对利润效率有中短期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并购损害了银行盈利能力。同时,研究也显示,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及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X效率;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及商业银行的非国有属性有益于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资产规模扩张是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会计研究方法,从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偿付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方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测度银行绩效,通过比较分析并购前后样本银行绩效变化情况,发现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存在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即在短期内,并购对银行绩效有一定正向影响,中期,有明显地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中,随机前沿效率方法和会计研究方法能相互补充,且两种方法下的实证结果具有部分一致性。最后,对银行及监管部门提出几条政策建议。第一,在实施并购前,应当仔细考虑并购对银行中短期利润创造能力的冲击,利润创造能力较弱的银行更应谨慎对待并购。第二,从长远考虑,银行并购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对于以企业成长和成本集约型发展(而非提高短期收益)为目标的银行,并购是不错的选择。第三,银行扩大资产规模、降低贷款占存款比例、提高总资产收益率或增加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值,能同时提高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第四,当商业银行将追求业务多元化作为并购所追求地目标之一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并购模式和思路,因为以往的并购没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水平。提高市场势力和规模经济,可以成为支持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并购的原因。第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水平,可以通过弱化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提高银行成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