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问题探研——结合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探索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ancy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利益是人们奋斗争取一切的出发点。毫无疑问,每个人行为所考虑的出发点都是其自身,因此,站在利益的高度上完全可以透视整个人类社会,找寻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明确地指出过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并且要求我们时刻谨记这一原理。在中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已然提上日程、摆到我们面前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利益观。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并提出了诸多关于利益的论点,如根本利益论、切身利益论、共享利益论、统筹利益论、文化利益论等等。由此可见利益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党关注的焦点,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了解的话题。   而在21世纪这个信息主导的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带来了全新的交流沟通方式,甚至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带来这一系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网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方面,尤其以网络著作权这一名词为代表。近些年来,网络中的著作权问题愈发严重,非常好的展现了网络带来的利益变化。结合网络著作权保护探索利益及其平衡问题,无疑是站在了利益纠葛的最前沿,最能深入的挖掘剖析利益问题。   现在,尽管有一些研究利益问题的学者和学术著作,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作中西方利益比较研究,或者是从纯粹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梳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少有马克思主义学者站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考虑这一问题,有些将网络著作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结合起来探讨的研究,也多是从法律角度。而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视角切入,以网络者作权保护这一时代背景卜的利益纠葛缩影问题为典型,可能更为科学的透彻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笔者就是想在这方面有些新的摸索。   本硕士论文从网络著作权利益问题探起,到论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利益本体问题及利益运行问题,进而从虚拟实践和网络著作权范式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利益观做出新的探索,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照下的网络著作权保护原则问题和具体操作问题作出探索和分析,通过引言、正文四个部分、结语来对上述主要问题和论点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前言:从现在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入手,结合现实状况,分析阐释了网络著作权中的利益问题是网络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提出了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剖析它的意义所在。   第一部分:首先追溯了网络著作权纠纷的缘起,然后从网络著作权的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个案的特征,划分了网络著作权纠纷发展的三个阶段,继而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门别类的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中存在的复杂利益关系。   第二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中西方哲学里吸取精华之处,在批判了中国哲学里将利益等同于物质利益、西方哲学里将个人利益过度重视的主流思想的基础上,探究了利益的具体内涵、分类、类别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与利益的关系。   第三部分:先是分析了中西方哲学里利益是如何设定的,从中辩证的引出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利益设定,既不像中国哲学里有较为严重的否定个人利益的倾向,也不像西方哲学里有过度重视个人利益的倾向,而是分情况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了解了利益设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益运行的规律问题,进而提出了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方式方法。   第四部分:先从虚拟网络出发,以网络中的虚拟实践及网络中的著作权范式两个视角分析了其对利益观的影响,确认了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发生在网络中的人的实践却是实在的,并且辩证的吸收了网络中著作权范式的两种说法——市场范式和接近范式,提出其拥有市场范式之形而具接近范式之实,而后分别从原则理论及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中的利益保护策略。   结语:总结了全文旨要,确认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网络时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提出要以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国内的利益分配,以较为有效的沟通机制来平衡国家之间的利益。
其他文献
传播学建立伊始,常被看做缠绕在心理学这棵大树上的藤蔓。那么,心理学和传播学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学缘关系?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心理学在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
海登·怀特是美国哲学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着重研究历史哲学与诗学、叙事学的关系,试图取消文学与历史学之间的隔阂,用解构主义、后形式主义的方法,以历史文本必须通过历
哲学不是思维着的人的头脑中的产物,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对实践活动及其积极成果的结晶的集中反映而形成的,并作为时代“文明的灵魂”,对时代的发展起着促进、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在高中教育阶段产生了“高中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高中教育既不是我国法定的义务教育,又不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等教育,因此,高中贫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阶层利益格局不断分割、重组、整合下,引发了社会、经济、
十七世纪的欧洲,理性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人们开始习惯用理性来审视周围的事物。这种理性主义的发展对传统基督教信仰提出了挑战,同时,它的发展也受到传统基督教信仰的阻碍,信仰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