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规制效率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学中,效率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效率研究对行业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而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效率研究也在不断发展,覆盖了多种行业。自1999年以来,中国电信业进行了三次大的拆分重组,但这些变革是否具有效率?不同区域之间的效率是否具有差别?政府对电信业规制的成本和相应的收益是否相符?这些问题都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而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电信业效率的研究来回答上述问题。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竞争格局,本文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电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经多次拆分重组,中国电信业的用户量、业务量和通信能力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增长,但非有效的竞争格局、区域发展失衡以及有待提高的核心竞争力等现状依然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规制效率进行分析来评价规制政策的优劣从而找到发展的方向。本文分产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规制效率进行分析。在产业角度中,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10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计算来求解电信业的效率情况。经测算发现,这期间中国电信业全国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仅提高了2.2%;在管理水平和制度改革上有一定提升,但规模收益却在降低;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政府角度中,采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对2000-2010年政府规制造成的损失以及获得的收益进行数量运算,求得政府规制的成本1.3倍于规制收益,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电信业的规制依然存在低效率现象。基于上述的实证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国电信业规制失灵的原因,并建议从制度入手,在根本上解决电信市场竞争问题,同时不断地完善政府的规制策略,将中国电信业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外开放的早期,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我国贸易结构
二战之后,世界趋于和平,大多数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尤其是诸多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工业化的重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济赶超的大潮中,菲律宾曾一度领先其他
财政科技资金作为政府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或城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正确认识财政科技资金投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