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经典学术著作的翻译,长期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并长期以来影响着当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文学科等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在种种因素的诱导下,经典学术著作的翻译、复译版本虽呈现井喷上市的态势,然其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读者对合适版本的挑选及其对原文的准确把握,阻碍了高质量版本的传播。因此,翻译界迫切需要从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实际需要出发,致力于经典学术著作的深入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采用了翻译伦理观作为理论指导,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由于伦理学是一门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因而任何人类活动几乎都会涉及到伦理问题。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行为,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需要伦理学的指导。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学术界对翻译伦理观的研究历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内涵。并通过运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对《国富论》两汉译本进行个案研究,认为这四个翻译伦理模式对译者翻译此类著作各有影响,译者应根据综合考虑文本、读者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翻译伦理观某种或多种模式的约束和指导下,为读者呈现出最恰如其分的翻译作品。此外,本文期望能为翻译研究打开一个更新更广的视角,同时也为翻译伦理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