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指标及膳食铁摄入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Meta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膳食中铁摄入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四大数据库网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的英文文献。收集评估血清铁代谢指标、膳食铁摄入指标及补充铁和GDM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各指标的数据如均数±标准差(Mean±SD)、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比值比(Odds Ratio,OR)等,通过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标准化均值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RR、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来计算合并效应量。同时为评估总合并效应是否可信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40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21项,队列研究19项;12项研究来自亚洲地区,16项来自中东地区,12项来自欧美地区。所有文献的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质量评分均大于5分;其中,关于血清铁代谢标与GDM关系的文献共30篇,关于膳食铁摄入指标与GDM关系的文献4篇,关于补充铁与GDM关系的文献7篇;(2)GDM组患者血清铁[SMD=0.40μg/d L,95%CI(0.16,0.64),p=0.001]、铁蛋白[SMD=0.58ng/m L,95%CI(0.35,0.81),p<0.001]、血红蛋白[SMD=0.48g/d L,95%CI(0.28,0.67),p<0.001]、转铁蛋白饱和度[SMD=0.52%,95%CI(0.35,0.70),p=0.018]、铁调素[SMD=0.63ng/m L,95%CI(0.09,1.18),p=0.023]水平均高于非GDM组;GDM组患者总铁结合力[SMD=-0.53μg/d L,95%CI(-1.05,-0.02)μg/d L,p=0.001]水平显著低于非GDM组;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3)与低水平相比,高水平铁蛋白[OR=1.92,95%CI(1.59,2.32),p<0.001]、血红蛋白[OR=1.30,95%CI(1.04,1.63),p=0.023]与GDM的发生风险相关。进行参数调整后,高水平铁蛋白与GDM风险的关联仍存在[OR=2.25,95%CI(1.67,3.03),p<0.001];而进行参数调整后,血红蛋白与GDM风险的关联不存在[OR=1.17,95%CI(0.94,1.45),p=0.150]。(4)膳食中低、高血红素铁水平与GDM的发生风险均相关[OR=1.25,95%CI(1.05,1.49),p=0.001和OR=2.27,95%CI(1.90,2.71),p<0.0001]。经参数调整后,膳食中低、高血红素铁水平与GDM的发生风险仍存在关联性[OR=1.20,95%CI(1.00,1.44),p=0.051和OR=1.71,95%CI(1.39,2.11),p<0.001]。膳食总铁水平、膳食非血红素铁水平均与GDM的发生风险无关。(5)孕期补充铁与GDM的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性[OR=1.23,95%CI(0.99,1.51),p=0.057]。结论(1)GDM患者血清铁、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调素水平均高于非GDM组;总铁结合力水平低于非GDM组,而转铁蛋白受体两组间无差异;高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GDM的发生风险相关。(2)膳食中高血红素铁水平与GDM的发生风险相关。随着血红素铁水平的升高,GDM风险增加;膳食总铁、非血红素铁水平与GDM的发生风险无关。(3)孕期补充铁与GDM的发生风险无关。
其他文献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冠状动脉,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侵入遗传易感儿童,导致其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KD发病。在KD急性期,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受损的血管壁重塑,从而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川崎病患儿约15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试验对我院NICU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34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将患儿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CDSS积分≤2分)、非显性DIC组(2分
目的:运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无创定量评估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川崎病(NEKD)与细菌性淋巴结炎(BCL)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弹性,分析实验室指标参数与弹性值的相关性,探究SWE在早期诊断K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增大症状就诊并收住我院儿科的患儿,收集并记录其一般资料,血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
目的:研究循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25羟维生素D[25(OH)D]、25羟化酶、1α-羟化酶、24羟化酶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OI)的相关性;探讨ACE2-Ang(1-7)-Mas轴与维生素D(VD)在儿童OI中的调控作用,旨在为儿童O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
目的:通过测定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了解KD患儿体内氧化应激状况,探讨血浆8-iso-PGF2α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
目的:探讨Jelleine-Ⅰ(J-I)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外阴阴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效果,并探索抗菌肽J-I及其类似物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传统的固态合成法合成J-I,并对J-I的氨基酸残基及侧链进行修饰改造,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1#、2#、3#、4#、5#、6#、7#、8#、9#、10#)。选用外阴阴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如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大肠杆菌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体重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抵抗(IR)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代谢谱的影响。分析代谢组学海量数据,寻找代谢谱差异明显的PCOS患者分组,比较不同分组PCOS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为临床制定精准化干预方案、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Q-TOF MS)技术对62例PCOS患者的血清标
背景:膈膨升是一类因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在小儿和成人中均可发生。传统的开放手术将膈肌切开后进行折叠,这种手术方式曾被认为是标准手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治疗膈膨升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目前仍缺乏微创手术术后的远期效果评估。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型缝合方式—连续降纬法缝合,并且评估了这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1、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收集筛选文献,评估了开放手术(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应用卵泡期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PPOS)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在卵巢不同反应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为控制性卵巢刺激前卵巢反应性的判断及合理选择助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第一次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资料共1457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卵泡期高孕
目的:分析初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行会阴侧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构建初产妇阴道分娩时是否需行会阴侧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1333例单胎、头位、顺产、初产妇的病例资料,根据分娩过程中是否行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645例)和未侧切组(688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身情况、胎儿情况、产时情况、产后情况及助产士工作年限等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