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北山铅锌矿床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西端。是一个典型的与岩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Zn-Pb多金属矿床,探明锌金属储量103万吨,锗215吨,硫铁矿矿石储量2065万吨,均达大型矿床规模。经多年开发,矿山后备资源不足,属于重度危机矿山,亟需开展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学习和分析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工作和室内研究,运用区域成矿学、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以典型矿床研究为主线,对广西北山铅锌矿床的地层-构造-流体特征、演化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展开综合性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北山铅锌矿成矿模式。北山铅锌矿床产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准地台东南缘的外侧,江南古陆的南缘,桂中凹陷的北缘。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灰岩、白云岩和石炭系砂页岩。矿体主要赋存于东岗岭组的顶部和桂林组的底部间的礁灰岩与泥质岩、泥灰岩盖层之间的中粗晶白云岩中。矿区构造发育,以褶皱构造为主。控制铅锌矿的主要褶皱为上朝-川山背斜,北山矿床位于主背斜东翼。矿区断裂非常发育,断层走向以NNE向为主。在两断层上、下盘均有矿体分布,主要矿体位于断层下盘。矿区内及外围,无岩浆岩出露。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北山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中硫同位素具有较宽的分布范围,显示出轻硫与重硫同时富集的特征,指示矿床硫源除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外,可能还有地层硫的加入。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以放射成因铅为主。经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判断、Zartman铅构造环境演化图解分析,确定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北山铅锌矿床流体性质明显有别于南岭其他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碳、氧同位素研究显示,北山铅锌矿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有部分来源于盆地深源,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又与围岩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碳可能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含矿流体常具低温度和高盐度的特点,盐度一般大于15wt%NaCl,为富含有机质的Na-Ca-Cl型卤水,含少量CO2及H2S。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介于75150℃。流体包裹体Cl/F比值相对较大,明显区别于岩浆源矿床。通过本次研究工作,认为北山铅锌矿床为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运移及演化、铅锌的沉淀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构建了北山铅锌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和矿床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