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病例数下降一段时间后,疟疾发病率再次上升,部分原因是疟原虫对药物和杀虫剂的抵抗力增加。γδT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应答。有研究表明带有γδ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的一个子集与疟原虫子孢子诱导的保护作用有关,γδT细胞在对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疟疾中γδT细胞的研究最早发表于近30年前,在了解这些细胞的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将这种最新知识应用于疟疾免疫研究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γδT细胞是否以及如何在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中起保护作用仍是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究γδT细胞在疟疾中作用的依旧十分重要,为抗疟药物和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基础理论知识。目的:研究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肺脏γδ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的特点,以及γδT细胞对肺脏T细胞和B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的百分比、细胞绝对值、细胞活化情况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观察小鼠在感染疟原虫后,肺脏γδT细胞的变化。此外,我们用γδTCR基因敲除型小鼠,观察γδT细胞敲除对T细胞和B细胞的影响。结果:本课题采用了野生型以及γδTCR基因敲除型C57BL/6小鼠,主要研究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1.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肺脏γδT细胞的特点及作用:肺脏γδT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都明显上升。感染后γδT细胞的CD80、CD11b和PD-1的表达增加,而CD34和CD127表达下降。在细胞因子表达方面,感染后γδT细胞可表达更多的IL-5、IL-6、IL-21、IL-4、IL-1α和IL-17,但是IFN-γ的表达减少。γδT细胞的这些变化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2.感染疟原虫后,γδT基因敲除小鼠肺脏T细胞和B细胞的特点:感染后的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明显,肺部T细胞明显增多。感染小鼠肺脏不同T细胞的CD69和CD25表达增加,而CD62L表达下降。同时感染后T细胞能分泌更多的IL-4,IFN-γ,IL-10,IL-17,IL-2以及IL-21。感染后,小鼠肺脏B细胞明显减少,B细胞表达更多的CD69,CD80和ICOS。感染后,γδTCR基因敲除型C57BL/6小鼠的肺部病变与野生型比差异不明显。γδTCR基因敲除后,T细胞IFN-γ的分泌增多,B细胞ICOS的表达增高。结论:疟原虫感染能够诱导肺部的γδT细胞的含量、表型和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γδT细胞能调节疟原虫感染小鼠肺部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