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源起于美国,在西方国家已相对成熟,在我国则处于初创阶段。本文旨在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关于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基本理论的研究,共分二节。第一节以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源起为题,探讨了独立董事产生的条件与生存的土壤。首先从研究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着手,详细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指出公司社会化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分离,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公司内部权力重心的两次转移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局面,产生了公司经营的道德风险。而后从公司治理模式入手,揭示了独立董事产生的背景及生存的土壤。独立董事制度诞生在美国,是为解决英美高度分散股权结构下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弥补“一元制”内部治理模式和“市场主导型”外部治理模式之缺陷与不足进行的一项制度设计。第二节以独立董事及其功效为题,对独立董事的内涵、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品格及其功效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首先从几个相关术语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对独立董事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相对应、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相对应、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相对应,它们是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标准划分成的几对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相同,应认真区别。同时把界定重心放在独立董事独立性上,尤其强调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层次性和相对性。其次,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价值目标、功能定位和功效发挥的条件进行了阐述。指出独立董事制度呼应公司社会化要求,以化解因内部人控制导致的道德风险;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为价值目标。独立董事制度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监督决策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相应的条件,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章是关于我国推行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共分三节。第一节探讨了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原因,指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得以推行一是完善我国内外部公司治理模式的需要;二是应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失调外化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