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膀胱癌是世界上第九大常见癌症和第十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7位,女性第18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加尿流改道(urinary diversion UD)是具有进展高风险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局限于器官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准治疗方法。虽然目前手术技巧不断进步、术前准备不断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未明显下降。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ureteroileal anastomotic structure UIAS)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回肠输尿管尿流改道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但UIAS患者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很好的描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治疗的18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增强CT和泌尿系统三维重建确认诊断良性UIA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临床变量进行分析,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变量(P≤0.05)再次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与良性UIAS相关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由SPSS 25.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总共180例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在上述病例中,共有22例发生了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其中左侧狭窄10例,右侧狭窄9例,双侧狭窄3例,总狭窄率为12.22%。术后至诊断狭窄的中位时间为11个月。发生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患者与未发生狭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基础疾病、手术、吻合方式或围手术期变量方面没有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和基础疾病后,术前或术中输血(HR=5.875,P=0.001)、术后尿路感染(HR=3.636,P=0.004)和体外输尿管回肠吻合术(HR=2.75P=0.028)显著增加良性UIAS的风险。并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UISA发生的比例有很强的上升趋势。结论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尿路感染、体外输尿管回肠吻合术是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后良性UIAS的危险因素。为了验证这一结果,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减少输尿管远端游离和损伤也是降低UIAS发生率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辅酶Q相关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确诊的4例辅酶Q相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查体所见、常规辅助检查、肾脏病理结果及遗传性肾脏病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和早期口服辅酶Q10干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病例1为10岁男性患儿,因“发现尿检异常1月余”入院。尿
目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是动物实验中常用基础模型,本研究借助CIA小鼠模型,旨在探讨复方夏天无对CIA小鼠治疗效果,为复方夏天无药物更好的走向临床提供一定前期实验室参数。方法:将目标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A组)、正常组(B组)、阳性组(雷公藤多苷,15mg/kg)(C组)、复方夏天无低剂量组(D组)、复方夏天无中剂量组(E组
目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型肾积水是一种可能会严重损害患儿肾功能的先天性疾病,其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且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随访方案。本研究探讨了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抑制糖代谢酶活性是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筛选α-葡萄糖苷酶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活性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发现卫矛科卫矛属植物爬行卫矛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对二者均具有抑制作用。本课题以爬行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细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血型抗原结合黏附基因(babA),进一步对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的羧基末端(cagA 3’)可变区和babA基因序列变异及进化特征分析,探寻致癌相关H.pylori亚群。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最终明确H.pylori菌株差异与胃癌风险的关系,以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以非侵入性方式预测肺腺癌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状态和区分AL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方法:(1)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测ALK
目的:胆囊神经内分泌癌(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B-NE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GB-NEC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患者预后较差。但是目前对于GB-NEC的研究较少,该类肿瘤术前诊断困难,且治疗方案临床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GB-NE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以提高大家对GB-NEC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
目的: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方法之一,然而术后5年的复发率高达50-70%,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研究证实,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合并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将会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本课题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合并微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究存在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于肝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治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类型、不同曲张程度精索静脉的差异性变化,分析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血管病理变化规律,探讨VC发病机制和原理。方法:1.实验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男性科自2018-2020年行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icrosurgical varicocelectomy,MV)手术的患者,共25例,年龄19-35岁,中位年龄24岁,以术中获取的精索内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心脏的正常泵功能突然丧失,导致患者失去意识、呼吸及循环体征的急重症,若未迅速予以纠正,患者将在短时间内猝死。即使现如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已广泛普及,CA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有所提高,但出院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