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感染和死疫苗初次免疫保护作用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致病作用;制备死疫苗并探讨其保护作用,为大鲵的迟钝爱德华菌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制备甲醛灭活的迟钝爱德华菌死疫苗,经小鼠做毒性试验无不良反应。将15尾体重25g至300g的健康大鲵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免疫组(107个/ml、108个/ml、109个/ml),每组3尾。对照组和感染组第1周肌注0.1ml生理盐水。免疫组第1周肌注0.1ml浓度分别为107个/ml、108个/ml、109个/ml死疫苗。第7周,对照组肌注O.1ml生理盐水外,感染组和免疫组肌注0.1ml 107 cfu/ml迟钝爱德华活菌。48小时,取组织冰冻切片,以兔抗迟钝爱德华菌血清为一抗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后组织器官中细菌分布。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鲵肝、脾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菌攻击后感染组、免疫组大鲵均出现活动减少、离群独居现象,免疫组恢复较快。攻击后48小时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发现,感染组,免疫肝、脾组织可出现颗粒状、块状荧光物质,免疫组中可见荧光较感染组少。进行凋亡率测定的肝、脾组织,感染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免疫组与感染组比较、各免疫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肌注0.1ml 107cfu/ml迟钝爱德华活菌能引起大鲵的感染,出现活动减少、离群独居现象,且能在肝、脾组织中检测到细菌。2.细胞凋亡可能是大鲵迟钝爱德华菌感染的致病机理之一。3.死疫苗初次免疫效果欠佳,仍需一次以上注射免疫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去分化处理的常氏肝癌细胞的cDNA文库,免疫筛选并克隆与分化相关的ADAMs基因,并初步研究其功能。  方法:  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M(去分化培养基)处理的常氏
REGⅣ基因在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人再牛基因Ⅳ(Regenerating geneⅣ, REGIV)在结肠癌细胞系HCT-8中的表达,以及对结肠癌HCT-8细
目的:  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IFN-α)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乙肝患者的治疗。但乙肝患者长期应用IFN-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尤其以抑郁症为
目的:我课题组经多年研究筛选得到的香菇C91-3菌株,其菌丝体发酵液蛋白LFP91-3经抗肿瘤活性测定,证实其不仅具有体内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还具有显著的体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