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其中电池充电技术是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普及的关键,对小功率应用场合的车载充电电源而言,网侧功率因数、整机效率、功率密度等为研究重点,本文对车载充电电源进行了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首先本文对功率等级为1.3kW的前端单级Boost-PFC电路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其连续、断续、临界连续三种工作模式,并对该电路的平均电流、峰值电流和滞环电流三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可知,连续导电模式下电感电流高频脉动最小,同时平均电流控制具有更好的电流跟随特性。通过半载与满载情况下仿真分析可知: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CCM Boost-PFC电路均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分别为2.24%、3.15%,输出电压纹波系数分别为±1.75%、±3.25%。同时本文还对功率等级为3.3kW的前端交错并联拓扑电路结构进行分析。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电流纹波特性、电感尺寸,该拓扑电路相比单级拓扑具有更小的输入电流纹波、更高的功率密度。通过对电路均流特性的分析,在电流环内加入无扰动占空比补偿环对传统控制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达到更好的均流效果。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型控制方法能达到更好的均流效果,开关管电流应力能达到均等,同时,输出电压稳定,满足后端电路的输入要求,输入电流纹波较小,验证了该电路相比于单级电路的优越性。此外,本文对同步整流谐振电路作为后级直-直变换电路开展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同步整流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对谐振电路的零电压导通、零电流关断工作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谐振参数进行了计算,仿真分析表明:系统在满足输出电压电流要求的前提下,能实现零电压导通和零电流关断。最后,本文搭建了功率等级为1.3kW的车载充电电源两级电路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电源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同时,后端电路能实现ZVS工作,同步MOS管能被准确驱动,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及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的30种未见报道有芳香结构的不对称的双席夫碱,新化合物结构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确认。其中对化合物1-(4-甲基苯基)-1-(3-溴-6-羟基苯基)-2-(N-
喹唑啉酮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碱,其核心骨架--苯并嘧啶酮是常用中药成分常山碱、色胺酮、骆驼宁碱A、异常山碱等的核心结构单元。已知的国内外文献曾报道过其多重的优良生物活性
本文通过对中外经典动画片的分析,阐述了神话传说、童话、民间故事等都是动画片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些资源是在人类童年时期神话思维的基础上历经数千年创作并流传下来的."童真
用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喹喔啉基-2-甲醛和2-(4-溴苯基)-1,2,3-三唑基-4-6醛为原料,在冰醋酸的条件下分别与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双席夫碱5a-5d,6a-6d和7a-7d.目标化合物
目的:1.比较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型数目的差异;2.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数目、Treg细胞数目与病程、SLEDAI评分及ESR的相关性;3.分别比较ATRA+RAPA
分析黄河流域治理战略的历史变迁,对于当前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治理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49年之前,黄河治理局限于下游,是以被动防洪为
目的:1.探索细胞外ATP在肾缺血再灌注性损伤(I/R)中的作用,明确其是否可以诱导肾脏炎症;2.观察e ATP是否通过P2X7R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3.探索e ATP/P2X7R是否通过NLRP3炎
落实黄河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有效应对资源性缺水掣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界定节约集约利用在水资源领域的基本内涵,结合对现行水资源立法的考察与检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是否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极化影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取30只C57BL/6小鼠和30只TLR2基因敲除小鼠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