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量化研究考察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爱的撤回、权力专断、引发内疚)对抑郁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基本心理需要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关联、自主、胜任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关联、自主、胜任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的调节作用。质性研究是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对抑郁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情况。检验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基本心理需要与抑郁的关系,探讨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郑州某中学选取500名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青少年抑郁量表,进行有效数据的收集。使用SPSS软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抑郁程度较高的7位初中生作为被试进行访谈研究,编制访谈提纲、选择访谈对象、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在抑郁得分上,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被试并未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06,p>0.05);是否独生子女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t=2.20,p<0.001),非独生家庭子女的抑郁水平要显著高于独生家庭子女抑郁水平。(2)在父母心理控制得分上,性别在引发内疚和权力专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3.94,p<0.001;t=3.01,p<0.05),而爱的撤回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父母对男生的心理控制显著高于对女生的心理控制。(3)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3,p<0.01);父母心理控制与基本心理需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9,p<0.01);抑郁与基本心理需要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1)。(4)关联对抑郁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5,R~2=0.37,p<0.001);自主对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4,R~2=0.39,p<0.001);胜任对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2,R~2=0.44,p<0.001)(5)关联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自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胜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6)关联和自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胜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R~2=0.46,p<0.001)(7)访谈结果显示,父母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控制,最常用的方式是对子女施与权威,其次是引发内疚,最不常用的方式是爱的撤回。父母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控制会对初中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抑郁。结论(1)初中生男性和女性在抑郁症状上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性别不是影响初中生抑郁的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抑郁有显著的差异,非独生子女抑郁程度比独生子女的抑郁程度较高,说明是否独生是影响初中生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2)引发内疚、爱的撤回和权力专断均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关联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中介效应显著;自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中介效应显著;胜任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4)关联在引发内疚、爱的撤回、权力专断与抑郁之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自主在引发内疚、爱的撤回、权力专断与抑郁之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胜任在引发内疚、爱的撤回、权力专断抑郁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5)父母对初中生心理控制最常用的方法施加于权威,最不常用的方法是爱的撤回。父母对初中生心理加以控制,会直接对抑郁产生影响。也会通过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