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203井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构造特征及其控气性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含油气盆地整体、动态、综合分析研究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处理了区内600余口探井资料,对奥陶系马家沟组古今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进行了研究,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剖析烃源岩、储集层的分布及演化,圈闭的类型及形态以及运移的路径及方式等,进而总结分析构造演化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有以下成果及认识:石炭系沉积前,盆地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构造形态,近古隆起区域马家沟组中组合缺失,古隆起东侧自西向东地层逐渐增厚,盆地中部显示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这种构造格局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时,受印支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北东向展布的隆凹相间格局完全消失,转而在研究区形成西、北、东三面相对抬升隆起,盆地内部形成向西南开口的凹陷,马五5底面最深处在延安一带。侏罗纪,主要表现为东西分异、其次为南北差异,从而形成了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构造面貌,盆地东部为相对较陡的斜坡,中西部为为凹陷。早白垩末期,盆地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面貌,但此时的斜坡和凹陷都变得较为宽缓,凹陷范围也变小,盆地整体面貌与现今相似。早白垩世末燕山晚期运动后,盆地东部抬升,剥蚀部分白垩纪、侏罗纪及三叠纪地层,并逐步形成现今地层东高西低,构造平缓的斜坡构造形态。构造的演化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控制气源条件、储集层特征以及圈闭形成和运移路径来实现。加里东运动使马家沟组地层隆起剥蚀,白云岩储集层发育顺层溶蚀作用,形成较长距离的溶蚀孔洞缝,为天然气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晚石炭世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沉降,接受上古生界沉积,中组合地层得以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早白垩世沉积期,烃源岩达到生烃高峰期,燕山运动造成盆地反转,源储接触关系发生变化,由源上储下型变为源下储上型,天然气沿着溶蚀孔洞缝与晶间孔等形成较长距离的运移通道,在东侧上倾方向的岩性(相)变化处聚集成藏。
其他文献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安地区为研究范围,以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目的层,以长6油层组为重点,从沉积、成岩作用及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断裂构造的影响等角度对油藏储层进行深入
生物礁是主要由生物构筑而成的一种特殊碳酸盐岩构造体,又是碳酸盐沉积中一种含油气沉积类型,有着广阔的油气潜力。但是,生物礁油气藏是属于勘探难度较大的隐蔽油气藏。
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经常遇到地下深埋洞室、抽水蓄能电站的承压输水隧洞、高坝坝基等工程都面临高水头作用问题。由于岩体中存在着各种裂隙结构面,在高水头作用下,裂隙岩体的
自燃与喷爆是煤矿矸石山常见的地质灾害。它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压占土地、诱发滑塌和泥石流等,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本论文以铁法集团晓南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
凤凰山边坡位于黄土梁峁区,相对切割深度100~200米,坡度25~50°,坡体顶部为高达10米的垫方土层,环境地质条件极为不利,经调查可知,边坡具有明显的变形迹象,一旦破坏,将会对山顶建筑及山
海水轴向柱塞泵是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它为海水淡化系统提供高压海水,以完成海水淡化过程。水的润滑性差使得泵的关键摩擦副的摩擦磨损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为了提高海水泵的工作可靠性,对泵的关键摩擦副的润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滑动轴承副、缸孔柱塞副以及滑靴斜盘副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以掌握特殊润滑介质(海水)下流场的分布特性和规律,从而为解决海水泵关键摩擦副的润滑问题奠定基础。本文从流
随着数字几何获取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逆向工程技术在机械产品开发、艺术品设计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逆向工程技术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的过程,而三角网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