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传统课题之一,它既是区域经济统筹规划的基础,也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之间经贸合作的重要提前。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长期以来我国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对综合经济区划的研究,并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国内各个层次的区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对其他国家的综合经济区划所进行的研究很少。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了解其产业结构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从而制定顺应其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大国,其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1位,为OPEC第3大石油生产国、世界第3大石油出口国,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伊朗还是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输出对象,是我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对伊朗进行综合经济区划研究是进一步加深我国对伊朗的了解,深化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新活力。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梳理。以伊朗历1388年~1391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为资料来源,以伊朗31个省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系统分析了影响伊朗国家经济发展的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自然基础条件和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交通网络状况、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条件,构建了反映伊朗自然基础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综合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伊朗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经济区划研究,再结合相关的定性条件对初步区划结果进行修正,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伊朗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明显。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交通网络条件、产业分布状况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伊朗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将伊朗划分为6个经济区。分别是东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德黑兰经济区、里海沿岸经济区和波斯湾沿岸经济区。(3)通过对每个经济区进行分析,总结了各个经济区的区域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波斯湾沿岸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产业复合型经济区,具有同时发展多种产业的优势,德黑兰经济区则是一个行政功能型的经济区,里海沿岸经济区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但是仍然具有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东南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较为薄弱,其产业的发展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