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33+神经干细胞在胎鼠大脑中的分布及迁移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从而参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神经发生主要发生在小鼠胚胎时期,由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后, NSCs迁移至受损部位,其新生的神经元替代缺失的细胞并与其周围的神经元建立信号通路,从而使受损脑组织达到功能上的修复。Volkan Coskun等人2007年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方法证实,SVZ中的CD133+神经干细胞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的神经元,且新生神经元可迁移到嗅球,并认为CD133+细胞与GFAP+B型细胞相比能更普遍地代表静息状态下的成体大脑的NSCs。另外,CD133+神经干细胞通过喙嘴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迁移至嗅球可分化成A型成神经细胞和嗅球中间神经元,这也证明了CD133+细胞具有NSCs的特性。2015年Luo等人在成体鼠的侧脑室(subventricularzone,SVZ)、第四脑室检测到了CD133+神经干细胞的存在。  基于科学界对CD133+神经干细胞研究的良好基础,该课题选取CD133+神经干细胞谱系示踪小鼠(注射他莫昔芬后CD133+神经干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即ZsGreen蛋白),对CD133+神经干细胞在胎鼠大脑不同神经解剖学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迁移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神经解剖学区域神经干细胞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背侧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多于腹侧,ZsGreen细胞(即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胎鼠SVZ、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导管、海马齿状回区域(subgranularzone,SGZ);而CD133+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SVZ、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导管区域。另外,随着胎鼠的生长发育,有大量的CD133+神经干细胞从SVZ向周围的神经节、胼胝体、脑皮层方向进行迁移,并且迁移过程中CD133+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研究发现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的CD133+神经干细胞向周围的下丘脑区域迁移,迁移过程中也发生了分化;在成体发现的RMS迁移流,胎鼠时期发生量极其少,所以三维成像并未看到明显的RMS迁移流。最后,该课题对胎鼠、出生2周的小鼠CD133+神经干细胞分布进行了对比,发现SVZ区域CD133+神经干细胞分布存在差异,2周龄小鼠主要分布在SVZ外侧壁区域,而胎鼠主要分布于SVZ的内侧壁区域;在第4V区域的分布也存在差异,2周龄小鼠CD133+神经干细胞分布于整个第四脑室室管膜区域,而胎鼠主要分布于4V室管膜背侧区域。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状况以及迁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课题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其他文献
草鱼是我国一类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草鱼出血病病毒(呼肠孤病毒)导致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死亡。通过对草鱼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草鱼抵抗
由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又叫类水滑石)在高温氧化条件下转化所得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Mixed Metal Oxides,简称MMO)在催化、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