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串珠镰刀菌病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1例皮肤串珠镰刀菌病的报道,探讨串珠镰刀菌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为串珠镰刀菌菌株的鉴定、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1)取患处皮屑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镜检。(2)取患处新鲜皮肤组织块行真菌培养、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检测。真菌培养的产物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3)通过对真菌核糖体转录间区(ITS)序列和镰刀菌属延伸因子-1α(EF-1α)基因序列的DNA测序分析,将数据提交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进行比对鉴定菌种。(4)使用Sensititre YeastOne YO10的商品试剂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包括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胞嘧啶、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共计9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在体外对本菌株的药敏试验。  结果:(1)皮屑直接涂片镜检:未见菌丝及孢子。(2)皮肤组织块真菌培养:在改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25℃恒温培养3天,可见白色呈棉絮状的菌落生长,7天后菌落铺满培养皿;培养产物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菌丝分支、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排列和大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其内3-6个分隔。(3)非典型分支杆菌结果为阴性。(4)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样改变,表皮及真皮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到多核巨细胞,HE染色和PAS染色未见真菌成分。(5)本菌株ITS序列与数据库中多育镰刀菌、藤仓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多个镰刀菌菌种100%一致,而本菌株的EF-1α基因序列仅与串珠镰刀菌CBS130180序列100%一致,因此鉴定为串珠镰刀菌。(6)体外药敏试验提示本菌种对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较敏感。  结论:串珠镰刀菌感染临床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虽然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能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更为准确的诊断依靠菌种的DNA测序比对鉴定。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师终身去探索.面向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情趣教学尤为重要,他们渴望以欢乐、有趣的形式学习,教师也只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
在当今信息化急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方式,提高教学的效力与品质,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模
慕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成为了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主要用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本文主要说明了慕课模式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慕课应用到思政教学展现出的特点,指出了一系列改
高校办公室工作繁杂,且责任重大,是整个高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起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作用.而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探索其工作方法,提高
酒店实习是很多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经历的实践学习过程,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往往很多实习生存在缺乏工作积极性,与酒店管理人员存在矛盾,各种问题频发甚至中止实习的现象.本文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CHFR基因在人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而在人肿瘤组织中表达缺失,CHFR的异常甲基化是导致其转录沉默的主要原因,这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过去10年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