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1例皮肤串珠镰刀菌病的报道,探讨串珠镰刀菌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为串珠镰刀菌菌株的鉴定、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1)取患处皮屑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镜检。(2)取患处新鲜皮肤组织块行真菌培养、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检测。真菌培养的产物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3)通过对真菌核糖体转录间区(ITS)序列和镰刀菌属延伸因子-1α(EF-1α)基因序列的DNA测序分析,将数据提交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进行比对鉴定菌种。(4)使用Sensititre YeastOne YO10的商品试剂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包括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胞嘧啶、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共计9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在体外对本菌株的药敏试验。 结果:(1)皮屑直接涂片镜检:未见菌丝及孢子。(2)皮肤组织块真菌培养:在改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25℃恒温培养3天,可见白色呈棉絮状的菌落生长,7天后菌落铺满培养皿;培养产物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菌丝分支、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排列和大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其内3-6个分隔。(3)非典型分支杆菌结果为阴性。(4)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样改变,表皮及真皮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到多核巨细胞,HE染色和PAS染色未见真菌成分。(5)本菌株ITS序列与数据库中多育镰刀菌、藤仓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多个镰刀菌菌种100%一致,而本菌株的EF-1α基因序列仅与串珠镰刀菌CBS130180序列100%一致,因此鉴定为串珠镰刀菌。(6)体外药敏试验提示本菌种对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较敏感。 结论:串珠镰刀菌感染临床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虽然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能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更为准确的诊断依靠菌种的DNA测序比对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