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经典恶性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多与肿瘤转移相关。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连续过程,涉及癌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间粘附下降、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迁移、远处定植等多个环节。核基质蛋白(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l, SATB1)作为基因组织者,在T细胞发育、染色体重塑、基因转录调节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SATB1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多个过程。然而,关于SATB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甲状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国内外目前未有报道。本课题首先观察SATB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同时研究SATB1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最后在前两部分结果的基础上探讨SATB1促进甲状腺癌侵袭转移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85对甲状腺手术标本癌及癌旁组织中SATB1的表达。构建针对SATB1基因的过表达质粒,转染甲状腺癌SW-579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转染效率及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钙粘素(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qRT-PCR进一步检测转录因子Twist1和Snail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以及炎性因子IL-6和IL-8的表达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创伤愈合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过表达SATB1后甲状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SATB1增强表达后Akt磷酸化表达变化,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后观察过表达SATB1的SW57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SATB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SATB1主要在胞核中表达,胞浆中无表达。SATB1在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较低,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阳性率约为68.2%(p<0.05); SATB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SATB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结节无关(p>0.05),但是在有淋巴转移和Ⅲ、Ⅳ临床分期的患者中高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卡方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SATB1在甲状腺癌中的中的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转移有关;构建人SATB1表达质粒测序成功,稳定转染SW-579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及qRT-PCR方法显示,与转染空质粒SW-579细胞相比,转染SATB1的SW-579细胞中SATB1的表达显著增强。过表达SATB1后,SW-579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减少71.20-±0.65%(p<0.05),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增加4.3±0.73倍(p<0.05);形态学上观察到,过表达SATB1后,甲状腺癌SW-579细胞由椭圆形的上皮结构变为胞体狭长的间质细胞结构,细胞连接减少;创伤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ATB1后,细胞愈合率增加28%,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ATB1后每个视野下迁移细胞数(196±10)个,较对照组(107±12)个明显增加(p<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ATB1后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158±12)个,较对照组(86±±15)个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发现转染SATB1后,在总的Akt蛋白无改变的情况下,SW-579细胞磷酸化Akt(p-Akt)明显增加。而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抑制后,观察到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论SATB1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有关;其高表达具有促进甲状腺癌细胞EMT的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SATB1的促转移过程。进一步在体内试验证实SATB1在甲状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可能为抑制甲状腺癌转移寻找潜在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