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获得对结核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实施未预防性治疗、自服药管理的3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喷丁联合服药(Self-Administered Treatment With Three Months Of Weekly Rifapentine Plus Isoniazid,3HP-SAT)、直接面视下督导的3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喷丁联合服药(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With Three Months Of Weekly Rifapentine Plus Isoniazid,3HP-DOT)、自服药管理的6个月单用异烟肼服药(Self-Administered Treatment With Six Months Of Daily Isoniazid,6H-SAT)和直接面视下督导的6个月单用异烟肼服药(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With Six Months Of Daily Isoniazid,6H-DOT)五种预防性治疗策略的成本,减少的结核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获得的QALY等效果,评价其成本效果,获得优势策略,为在我国结核潜伏感染者中推广实施预防性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结核病的严重程度和自然史,将结核潜伏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多个状态,构建决策树-Markov模型。通过现场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得用于模型运行的概率参数、成本参数和效果参数。决策树模型中的概率参数主要来源于现场调查。在“十三五”课题结核潜伏感染的密切接触者观察队列中,对应结束预防性治疗的898例预防性服药者(3H-SAT策略下463例、6H-SAT策略下435例)的治疗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获得预防性治疗完成率。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已结束预防性治疗的224例预防性服药者(3HP治疗方案111例、6H治疗方案113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获得不良反应发生率。Markov模型中的转移概率参数包括结核潜伏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及其死亡概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其死亡概率、治愈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复发概率及其死亡概率、慢性结核病患者的自愈概率及其死亡概率、自愈的慢性结核病患者患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及其死亡概率,均来自于文献分析。预防性治疗成本中除DOT费用外的直接医疗费用来自对“十三五”课题中实施预防性服药管理的34家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调查的相关费用的统计分析。DOT费用来自对结核病预防控制领域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咨询。预防性治疗成本中的直接非医疗和间接费用来自对上述已结束预防性治疗的224例预防性服药者问卷中餐饮费、交通费和误工费的统计分析。活动性结核病治疗成本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16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经济负担调查的结果分析。结核潜伏感染者、结核病患者及治愈的结核病患者的年QALY来自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十三五”课题现场392例结核潜伏感染者、40例利福平敏感结核病患者及92例治愈的利福平敏感结核病患者进行的EQ-5D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与换算。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慢性结核病、治愈的活动性结核病和自愈的慢性结核病患者的年QALY来自于文献分析。采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对10000例起始年龄为38岁的结核潜伏感染者进行20年的Markov队列模拟,比较治疗组四种预防性治疗策略与未治疗组相比减少的结核病患者数、死亡数及获得的QALY;进行Markov决策树成本效果分析比较不同预防性治疗策略下的成本效果,获得最具成本效果的优势策略;进行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模型中的假设和参数估计对成本效果分析的影响程度。结果1.未预防性治疗、3HP-SAT、3HP-DOT、6H-SAT和6H-DOT策略的成本分别为825.14元、1058.98 元、1163.93 元、1551.89 元和 2405.75 元,依次增高。2.与未预防性治疗相比,3HP-SAT、3HP-DOT、6H-SAT和6H-DOT四种预防性治疗策略可分别减少75.07%、82.31%、47.18%和55.50%的结核病发生;分别减少2.78%、2.96%、1.85%和 2.16%的死亡;平均每人分别增加 0.0836 QALY、0.0862 QALY、0.0733 QALY 和0.0762 QALY。其中3HP-DOT策略的效果最优,其余依次为3HP-SAT、6H-DOT和6H-SAT策略。3.在未预防性治疗、3HP-SAT、3HP-DOT、6H-SAT和6H-DOT五种策略相比较时,6H-SAT和6H-DOT策略均为绝对劣势策略被淘汰;3HP-SAT策略相对于未预防性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2797.27元/QALY)低于2019年国家人均GDP 3倍(212676.00元/QALY),为优势策略的备选策略;3HP-DOT策略相对于3HP-SAT策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40000.44元/QALY)低于国家人均GDP 3倍,基于对效果的偏好为优势策略4.在未预防性治疗、6H-SAT和6H-DOT三种预防性治疗策略相比较时,6H-SAT策略相对于未预防性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9910.46元/QALY)低于国家人均GDP 3倍,为优势策略;6HP-DOT策略相对于6H-SAT策略的增量成本效果比(293730.94元/QALY)高于国家人均GDP 3倍,为劣势策略。5.经敏感性分析,贴现率、结核潜伏感染未预防性治疗时年QALY和预防性治疗的起始年龄对模型运行结果影响较大,其中起始年龄会改变优势策略的比较结果。起始年龄约在5~39岁时3HP-SAT、3HP-DOT策略的成本效果较好,3HP-DOT策略因效果较好更为推荐;但起始年龄在40~65岁时,因为依赖年龄变动的活动性结核病及非结核状态死亡率变动较大,预防性治疗的成本效果降低,优势不再明显。结论1.与未预防性治疗相比,3HP-SAT、3HP-DOT、6H-SAT和6H-DOT治疗策略的成本依次增高。2.与未预防性治疗相比,治疗组四种预防性治疗策略均可以减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生和死亡,并提高生命质量。3.未预防性治疗、3HP-SAT、3HP-DOT、6H-SAT和6H-DOT五种预防性治疗策略相比较时,3HP-SAT和3HP-DOT两种策略都是符合成本效果的策略,偏重于效果考虑时3HP-DOT策略为优势策略。4.未预防性治疗、6H-SAT和6H-DOT三种预防性治疗策略相比较时,6H-SAT策略为优势策略。5.对年龄较低者实行预防性治疗比年龄高者更具成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