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器性能研究及结构设计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有针注射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长期注射产生皮下结节,针头刺伤,疼痛,针头恐惧症,针头重复使用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无针注射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无针注射有注射无痛感,药物吸收好,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可以自行注射等优点。本文设计了一种以高刚度弹簧为动力的无针注射器,并试制了样机,用于医学试验,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首先,研究了当前国内外无针注射器的相关状况,分析无针注射机理,分析无针注射器各类结构的特点,完成无针注射器总体设计,选择以弹簧为动力,注射头和动力头相分离的设计结构。其次,建立弹簧动力无针注射器注射过程数学模型,分析了动力头结构参数对注射压力的影响,参照市场产品Injex无针注射器设计了动力弹簧,并以弹簧尺寸为依据完成动力头具体的结构设计,在此过程中,设计并改进了一种位于注射器顶部的触发装置。制造了动力头样机,并制造了三种不同刚度的弹簧,用于实验。再次,设计了注射头,并设计了与无针注射器相关的辅助装置,包括动力弹簧压紧装置,取药适配器。最后,依据实验,对所设计的无针注射器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实验证明,所设计无针注射器在合适刚度的弹簧驱动下,比较接近Injex无针注射器的注射性能。
其他文献
工业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行业种类繁多,行业的自身特征也是千差万别,其技术供给能力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旨在通过评价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供给能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 (MAPK)两成员ERK1/2和JNK1/2在全脑缺血损伤中的激活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模型诱导SD大鼠前脑缺血 ,免疫印迹的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梦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依据,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必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表现的运动症状(motor symptoms,MS),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肠息肉的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将2 623例行内镜检查患者按年龄段分为2组:中青年组(<60岁)1 236例,老年组(≥60岁)1 387例。比较2组大肠
高校招生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单独招生、联合招生、统一招生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当前高校招生制度具有相同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组织实施相结合
报告4例皮肤肥大细胞瘤。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5.5~20个月。2例皮损单发,另外2例皮损多发,Darier征均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全层和(或)皮下脂肪组织有大量肥大细胞
现今社会中,模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我国塑料模具目前的设计与分析主要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工艺人员的技巧,设计合理与否、制品有无缺陷只有通过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