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以来,全国各地几乎都出现了电力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客观上造成了电力供应的紧张,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电力垄断体制造成了电力建设的滞后,使得电源建设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权经营原电力部管理的国有资产,推出了以“政企分开、省为实体”和“厂网分开、竟价上网”为主要思路的改革内容,2002年4月12日《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我国电力工业最终走向了横纵双向分拆的改革模式。即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有效竞争目的,电力垄断格局没有被打破。山东是一个经济和人口大省,尽管年经济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速度,但在全国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远离电荒,而且电力供应绰绰有余,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原因使得山东的电力供应充足呢?答案是山东众多的民间电厂冲破电力垄断的实践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山东众多的民间电厂的兴起,为山东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虽然其中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是违规的地方,但这是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评论它的是非功过,但它冲破电力垄断这一现象对我国当前缓解电力短缺和如何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的。本文中表3个,参考文献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