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但仅仅把隐喻作为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来研究是不够的,因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过程。我们每时每刻的思维与认知活动无不与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喻究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起着重要的认知功能:隐喻首先提供我们理解、观察自然世界的途径;其次隐喻能使人类经验概念化;另外,隐喻能创造新的意义,表达新的思想。因此,隐喻远不止是一种修辞,它事实上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隐喻借助于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或理解另一个概念领域,或者说是概念领域之间的映现。在此意义上,隐喻是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从一般日常语言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是内在的东西,例如“争论是战争”,“时间是金钱”等等;而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其外在的表现,是由概念隐喻派生出来的。具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所以,从根本上说语言也是隐喻性的。通过研究日常语言从而探究概念隐喻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概念隐喻,就其分类而言,主要包括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化隐喻。而且,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与文化一致性两大特点。总而言之,概念隐喻使人们能够用熟悉的,具体的思想或概念去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或不那么确定的概念。 情感作为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感并不是难以言状的,而是蕴涵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这一概念内容由隐喻的复杂网络所构建,所以要系统地研究情感的概念组织,理应从隐喻的视角加以理解,并对与之相关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细化。基于以上因素,本文以“爱情”概念隐喻作为研究课题,针对爱情隐喻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对英语语料的分析,本文试图在跨语言的层面上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分析对中英“爱情”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概念隐喻表达的异同。研究发现,英汉语使用了许多相同的“爱情”隐喻,英汉语中都有爱情是战争,爱情是旅程,爱情是火,爱情是联合,爱情是疯狂,爱情是病人和爱情是容器中的液体这样的概念隐喻。这些相似点揭示了英汉爱情隐喻同样源于身体和生活体验,具有共同的心理、生理基础;同时,英汉语又有其独特的“爱情”概念隐喻。如:在英语中有爱情是商品,爱人是甜食这样的概念隐喻。在汉语中有爱是农作物,爱是缘分这样的概念隐喻。这一结果反映了爱情概念隐喻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带有民族文化特点。本文从文化起源,生产方式,及饮食文化三个方面对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爱情隐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特别是通过大量英汉对比,从汉语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以及文化相对性。同时,这项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的词汇教学,修辞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人地关系理论、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地关系的研究
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在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中的基础设施中都逐渐应用电子通信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子通信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为了精确检测压实度,提高震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组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设定,持续的绩效沟通和不断的绩效改进,绩效管理起到了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我国中小学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注重的主要是道德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激励的有效措施,导致政治课堂上宣讲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
在新拟订的《国家开发银行条例》中,国家开发银行被定义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从政策性银行到开发性金融机构,意味着开行已经不是靠补贴了。它要有自己的市场业绩和市场活力,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社会形势,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我们应该加强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本文提出了应利用中学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即,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
针对园艺产业发展动态,以及社会发展对园艺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
当今的学生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领导者,本论文所涉及的三位美国总统在访问我国大学时都如是说。本论文运用了文体学分析及跨文化交流理论,系统分析比较了美国总统里根、克林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