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天然植物药的相继研发成功,从天然植物中寻找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成了众多化学工作者从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部分植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其中许多非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至今我们尚未知其内的基础物质成分,为了充分发掘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对它们的化学成分及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它们的入药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发扬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显得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本论文主要对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中的两种植物主要对其内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并对部分所得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筛选。另一种植物主要对其内的大分子(多糖)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得成分的免疫促进活性进行了测试。利用现代层析分离技术,分别对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小叶星宿菜(Lysimachia parvifolia Frahoh)和忍冬科鬼吹箫属植物鬼吹箫(Leycesteria formosa Wall)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分别从该两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和22个化合物(共44个),通过化学分析及质谱(MS)、红外光谱(IR)、气质色谱(GC-MS)、以及1D/2D核磁共振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鉴定,最终,鉴定了其中41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五个为新化合物,它们均分离自小叶星宿菜,分别鉴定为:13β-28-epoxy-3β,22α,23-trihydroxyolean-16-one (C30H4805);13β-28-epoxy-22α,23-dihydroxyolean-3,16-dione(C30H4605); anagalligenone-3-O-α-L-arabinopyranoside(C35H5608);anagalligenone-3-O-[β-D--glucopy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C41H66013;anagalligenone-3-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 α-L-arabinopyranoside](C46H74O17)。根据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该类化合物活性相关的文献报道,我们选取了其中25个化合物,利用抗肿瘤药物体外敏感性活性筛选常用的MTT法,以六种人体常见的肿瘤细胞株为受试对象,对它们的肿瘤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中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活性。基于这一结果,我们选取其中活性最强的化合物10,以HepG2细胞为受试对象,对其可能的活性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再经PI和DAPI分别对样品处理前后的受试细胞进行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细胞的型态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来源于其可破坏细胞骨架,使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质外流而坏死,而非通过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来实现。利用热水提取醇沉的方法对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中的多糖类成分进行提取,再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色谱和SephadexG系列凝胶柱色谱先后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最终,得到四个均一的多糖组分FCp-1、FCp-2、FCp-3和FCp-4;再经高效凝胶体积排阻色谱(HPGPC)对它们的纯度及分子量分布范围进行测试后,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气质色谱(GC-MS)及1D/2D核磁共振谱,结合酸水解、甲基化、乙酰化等化学分析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确定。结果表明,FCp-1为一杂多糖,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和木糖,它们的摩尔比为3.0:7.0:4.1:1.0:1.5;FCp-2和FCp-4为具有→4)-α-D-GalpA(1→链接的半乳糖醛酸聚糖;而FCp-3则为具有→6)-α-D-Glcp(1→链接的葡聚糖。基于多糖普遍具有免疫促进活性,我们以大鼠离体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为受试对象,对所得四个组分的免疫促进活性进行考查。结果表明,其中的FCp-3组分对大鼠离体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具有很强的促进增殖作用,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活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