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临床采集肺结节患者的中医问诊和语音信息,分析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探索不同中医证候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变化;分析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与肺结节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生活习惯、共患病间相关性;对肺结节患者进行随访,重点观察证型分布以及影像学变化。以期为不同证型肺结节患者的声诊研究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依据。方法:(1)基于课题组前期研制的“肺结节问诊信息采集表”,结合文献对肺结节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完善并确立“肺结节问诊信息采集表”,该量表包括基本信息、重点问诊、一般问诊、生活习惯、舌面脉象、理化指标等。(2)运用“肺结节问诊信息采集表”采集肺结节患者的问诊信息、利用Smart TCM-1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声诊模块采集肺结节患者的语音信息。问诊根据症状“无、有”赋值为“0、1”,语音信号通过Praat6.0.34分析基频、强度、共振峰、谐噪比、振幅微扰、频率微扰等参数,同时根据课题组前期与华东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联合研制的小波包分析方法,分析肺结节患者语音不同频段小波包能量值及小波包香农熵值。使用Epidata将上述问诊信息、语音特征与理化指标共同构成肺结节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3)运用频数分析统计肺结节患者不同证候、不同危险因素、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共患病的分布特征;通过秩和检验分析语音特征在肺结节患者与哮喘缓解期患者、正常人间差异,分析不同证候、不同危险因素、不同运动习惯、不同共患病各组内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差异;运用典型相关分析肺结节不同饮食习惯与语音特征的相关性;根据随访肺结节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不同病变情况肺结节患者证型分布。结果:(1)肺结节患者问诊信息:(1)频次居于前十的问诊症状,根据高低频次依次为:乏力、咳嗽、健忘、喉中有痰、腰膝酸软\畏寒(并列)、急躁易怒、口干、胸闷与咽干咽痛。(2)中医证型频数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血不足证(46.18%)、痰湿蕴结证(23.25%)、阴液亏耗证(16.89%)、气机郁滞证(7.96%)与瘀血阻滞证(5.73%);(3)影像学表现上,314例肺结节患者中,磨玻璃结节占41.40%;达到手术标准(≥8mm)的肺结节患者占28.25%,肺结节较小(<5mm)的患者占39.17%;肺结节位于右肺患者较多占45.86%,肺结节位于肺上叶的患者占58.28%;单发肺结节患者占55.41%。(4)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占17.52%,其中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仅占5.41%;吸烟者占17.20%且绝大部分为男性,有被动吸烟史的患者占21.97%,有油烟接触史的患者45.22%。(5)生活习惯方面,喜热饮、喜甜食的患者出现频次较多,而喜腌腊制品的患者较少;长期锻炼习惯的患者65例,而近三个月内有运动锻炼的患者则增长至127例;有41.72%的患者伴有情绪异常,并且以急躁易怒为主。(6)共患病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甲状腺结节(35.35%)、高脂血症(30.89%)、乳腺结节(20.70%)、高血压(17.83%)、糖尿病(10.19%)、哮喘(5.73%)。(2)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1)肺结节、哮喘缓解期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语音小波包能量在0-500Hz频段内,肺结节患者高于正常人;7250-8000Hz频段内,哮喘缓解期患者高于正常人与肺结节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小波包香农熵在0-1250Hz内,肺结节患者高于正常人,具有显著差异(p<0.05)。(2)肺结节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气血不足证基频、基频高值、基频低值均高于痰湿蕴结证,阴液亏耗证基频高值、基频低值高于痰湿蕴结证,气机郁滞证第一共振峰高于痰湿蕴结证与瘀血阻滞证,气机郁滞证第二共振峰高于痰湿蕴结证,气血不足证第三共振峰高于瘀血阻滞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波包能量在0-250Hz频段,阴液亏耗证高于气机郁滞证与气血不足证,1250-1500Hz频段气机郁滞证高于瘀血阻滞证,1000-1250Hz频段间各证均出现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波包香农熵在250-750Hz与1000-1250Hz内气血不足证小于痰湿蕴结证,具有显著差异(p<0.05)。(3)不同危险因素间,磨玻璃结节在7750-8000Hz小波包能量上出现差异,肺结节尺寸在第三共振峰、2000-2500Hz频段小波包能量上出现差异,结节单发与否在基频和基频高值间存在差异,肿瘤家族史在7500-7750Hz频段小波包能量上出现差异,肺部肿瘤家族史则在基频、基频高值、基频低值上出现差异,被动吸烟史在3000-3250Hz小波包能量上出现差异,油烟接触史则在第四共振峰及1000-1750Hz、2500-2750Hz、3250-3750Hz频段的小波包能量上出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音特征在吸烟史方面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4)不同生活习惯中,运动锻炼习惯对语音响度、第一共振峰、第二共振峰以及750-1000Hz、1500-2500Hz、3000-8000Hz各频段小波包能量间产生影响,近期运动行为则影响语音响度及1750-2250Hz、3250-3500Hz频段小波包能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饮食习惯与语音能量特征呈一对典型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0,其中喜甜食、喜冷饮呈负相关,其余饮食习惯呈正相关。(5)肺结节患者共患病语音特征方面,肺结节伴高脂血症的患者基频、基频高值、频带宽度、频率微扰、谐噪比及250-500Hz小波包香农熵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肺结节伴甲状腺结节者第一、第二共振峰及1500-3250Hz、4000-4500Hz、5000-5250Hz小波包能量出现差异(p<0.05),伴糖尿病患者语音特征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3)对314例肺结节患者随访后得到10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9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发生恶变与未发生恶变的肺结节患者间中医证型尚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肺结节患者问诊症状以乏力为首,而咳嗽次之,与肺结节起病可不伴有呼吸道症状相符,提示临床中尚需注意呼吸系统之外的症状。中医证型以气血不足证、痰湿阻滞证为主,总领虚实二证,气虚血少与痰湿内蕴为肺结节主要病机,提示肺结节中医辨证可从虚实入手。(2)肺结节患者语音特征中,声学参数能够较明显体现不同证型、生活习惯及共患病的差异,而小波包能量特征则在疾病类型、中医证型、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共患病中都能够提取包含显著差异的频段。提示语音特征能够为肺结节病的筛查、中医证型的判别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