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以夏衍文化实践为个案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左翼文学的论述历来都陷入一种两难的困境中,作为一种政治与文学交叉的文化现象,传统的审美、政治,或是两者兼顾的角度都难以对左翼文学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本论文用宣传学视域对左翼文学这一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予以全新观照。通过对夏衍的个案考察,论述在宣传理念与原则指导下夏衍的文化实践所呈现出的价值取向、生产机制和美学特点,并通过夏衍在建国前后文学写作方式的调整勾画其被政党宣传逐步规范的轨迹,以此折射左翼文学与宣传之间内在的精神连接,进一步指出左翼文学作为宣传文学的概念归属,从而获得抵达左翼文学本体的新思维。因此本论文可以看作是从宣传学角度考察文学,也可以看作是从文学角度来考察宣传,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如何自我描绘和表达的双向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夏衍作为桥梁。 笔者认为从宣传学这一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交叉视角的选择不仅会使我们获得关照夏衍以及左翼文学的实质性途径,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问题的核心;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信息的交流与宣传在权利结构、阶级关系与日常生活中起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宣传者的界定。通过考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借助大众传媒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对比论述左翼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并通过夏衍在不同历史阶段自我身份定位的调整与指认,表明作为一名左翼知识分子,应当使自身成为党的有机知识分子,为一定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服务,因此其身份的核心职能不仅是文化传播,而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政党就是要将传统知识分子改造为组织的宣传人。 第二部分是宣传媒介的考察,以夏衍对文体的选择为例,描述革命宣传对左翼文学文体的渗入和改造,以及文学如何参与到革命宣传之中的。 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是宣传技巧的考察,由三章组成。主要论述夏衍为获得最大化的宣传效果在文化实践中呈现的宣传技巧。通过对夏衍的个案解读,阐明宣传理念和原则如何制约夏衍的艺术作品书写方式,为理解左翼文学的系列艺术写作方式,生产机制背后的真实动机提供新的思维角度,并且通过夏衍宣传技巧在建国前后的变化与调试揭示左翼文学被逐渐规划为政党宣传的轨迹。 论文的最后部分通过宣传文学于一般意义的文学的比照,以及对左翼知识分子以及其文化实践进行历史性的反思,指出所有的得失并不仅仅属于这一个群体,而是现代化进程中所有被收编的知识分子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且通过对宣传的论述,试图阐释面对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个人“主体性”的虚妄,这不仅包括宣传的受众,而且包括生产意识形态的所有知识分子。
其他文献
本文对后经典叙事学对经典叙事学的超越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后经典叙事学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成果,一方面叙事学从隐喻的层面从计算机和互联网中借用了若干
几年前的元旦前夕,一家经常供稿的杂志社邮来一大沓他们杂志社印的贺卡,里面还夹带了一张简短的便笺,说快过元旦了。一年来辛苦供稿,送一些贺卡,转送给朋友。  这可把我愁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到底给谁呢?  还是给知道具体地址的朋友、老师、同学吧,都写完了发现还有一张啊。还能给谁呢?扔了?可惜。就这薄薄的一张纸,市场价可是一块多钱呢。俺老娘每天早起晚归在家的花销都够了!  说来惭愧,爹娘含辛茹苦地供我上
儿子松开手,母亲看到真的是朝思暮想的儿子回来了,高兴得号啕大哭。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我和我未来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想必,这句话,是很多男人,尤其是那些成功男人的一种共鸣吧。  我的朋友侠外是一个成功男人,但岁月也把他变成了他母亲60岁的儿子,他越来越多地想念自己的母亲。清明节前,在南方花红柳绿的别墅里。据说,侠外让自己闭关在家差不多三天三夜,字字泣血,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一向下笔如神的才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
唐代是碑刻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盛唐气象下,丰碑巨制蜂出,各体俱全。李唐发迹于太原,唐时的山西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地区石刻材料尤为丰富,历来着录亦较多,此外各州、县亦有不少金石
皎然《诗式》产生于唐代中期大历贞元年间,是唐代重要的诗学著作。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但直至今天,人们对它的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本文在考察皎然诗学思想产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