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基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和粗放型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现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如果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将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论文从马克思主义消费力理论入手,参考借鉴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关于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概念进行说明和区别后,提出了我国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初步分析了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意义。并对消费领域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力,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的释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为居民提供较为丰富的消费资料,使生产与消费平衡;净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的消费欲望,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优化消费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