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上皮内肿瘤的形态学观察及fascin蛋白的表达意义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fascin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30例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FEA)、15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30例导管原位癌(DCIS)进行观察分析,并与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和30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UDH均有次级腺腔形成,大多位于导管周围,形成的上皮桥较细,位于中心的增生细胞呈溪流状排列。增生细胞成分较多、混杂,有肌上皮和腺上皮的增生,细胞边界不清,呈合体细胞样,挤压和重叠现象明显,胞浆嗜碱性或略嗜酸性。12例(40%)伴有炎细胞浸润,11例(36.7%)腔内可见泡沫样巨噬细胞,6例(20%)伴有大汗腺样化生。30例FEA基本病变局限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由于上皮的增生和囊性扩张而使TDLU增大,腔内均含有分泌物或絮状物,导管原有上皮被1层或3-5层轻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取代。单层上皮常具有顶浆分泌的突起。3-5层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呈立方或柱状,形态一致,偶尔形成小突起。仅有1例(3.3%)伴有钙化。15例ADH表现为在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部分导管被低度导管内癌细胞取代,单一的细胞均匀分布,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其中6例(40%)有小突起结构、8例(53.3%)有拱桥状结构、3例(20%)有实性结构、9例(60%)有筛网状结构。30例DCIS中2例(6.7%)为低度DCIS,18例(60%)为高度DCIS,10例(33.3%)为中度DCIS。2例低度DCIS均由均一的小细胞组成,1例(50%)排列成微乳头状,1例(50%)排列成筛状和实性,癌细胞核大小一致、圆形、规则,核-浆比例略增高,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极少见。18例高度DCIS细胞核明显多形性,极向紊乱,核染色深,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均呈筛状排列,其中10例(55.6%)呈实性排列,14例(77.8%)管腔内出现坏死,7例(38.9%)坏死物伴有钙化。10例中度DCIS,2例(20%)表现为相似于低度DCIS的细胞形态,但管腔内伴坏死,排列成实性、筛状或微乳头状。8例(80%)表现为中度的细胞核,偶见核仁,染色质增粗,5例(50%)伴有坏死。在UDH、FEA及ADH组中,fascin蛋白无阳性表达,在DCIS组阳性表达率为6.67%(2/30),在ID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5%(9/60)。fascin蛋白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因素如ER阴性(P=0.044)、PR阴性(P=0.042)和肿瘤分级(P=0.028)相关,而与病人年龄(P=0.821)、病变部位(P=0.903)、肿物大小(P=0.371)、淋巴结转移(P=0.071)无相关性。结论乳腺导管上皮内肿瘤是一个崭新的概念,DIN术语的使用是病理学发展的趋势,目的是为了减少诊断的不一致性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掌握其病理形态特征可以更好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fascin蛋白表达看来是一迟发事件,通常在癌中表达,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其他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量常年位居上海市前列,是国内最早建立"急救-创伤-ICU"一体化运作和管理模式的医院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原有松散型急诊医疗服务管
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加快。对于城市内部而言,桥梁作为城市市政建设对于缓解交通阻塞,便利市民出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地桥梁
进行电梯检验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就是要进行高空作业,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故而,纵观整个检验流程,几乎都潜藏着安全隐患,而且随时都有发生事故风险。为了减小事故给人
该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方法及安全技术,希望能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世界经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经济与互联网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
优化汽车行业物流管理对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汽车流通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汽车物流管理体系实现了全过程管理,满足了汽车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迎合了"互联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人的未特定化, 因而人有超越自然的文化。哲学家深信,人不但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 同时也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所以,亚里士多
报纸
反腐败形势虽然复杂严峻,但经过不到5年的猛敲狠打,腐败顽石开始碎裂,坚冰开始消融,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很快从"正在形成"切换到"已经形成"。不敢
为解决长期困扰社会学理论界的"社会结构制约性与个人行为自主性"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困境,吉登斯构建了以对传统的"二元论"社会学理论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以"结构二重性"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