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发也随之上升。其中,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更为严重。传统疲劳驾驶检测方法通过获取车辆行驶信息对比驾驶员正常行车状态进行判断,但容易受道路情况等影响,检测准确率低;或采集驾驶员生理特征进行判断,但成本过高,并且佩戴的检测设备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基于机器视觉方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可以在获得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发也随之上升。其中,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更为严重。传统疲劳驾驶检测方法通过获取车辆行驶信息对比驾驶员正常行车状态进行判断,但容易受道路情况等影响,检测准确率低;或采集驾驶员生理特征进行判断,但成本过高,并且佩戴的检测设备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基于机器视觉方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可以在获得较高的检测准确率的同时不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因此本文使用机器视觉相关理论,通过构建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人脸检测,然后获取驾驶员眼部与嘴部的疲劳特征的变化,进行疲劳驾驶的判断和预警。所设计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能快速并准确的进行疲劳驾驶检测。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将YOLOv4目标检测算法中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3轻量级特征提取网络,构建mobilenet-YOLO轻量级人脸检测算法,保证人脸检测准确率的同时提高人脸检测速度。(2)使用dlib库中人脸特征点检测模型,获取驾驶员68个面部特征点的坐标,并由此计算驾驶员眼部(EAR)与嘴部(MAR)纵横比。根据PERCLOS眼部疲劳判断标准与驾驶员打哈欠行为确定眼部与嘴部纵横比阈值,进行驾驶员疲劳判断。(3)使用Jetson nano 2G深度学习嵌入式平台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主控核心,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蜂鸣器模块进行疲劳驾驶提醒,搭建机器视觉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Jetson nano 2G深度学习嵌入式平台,使用疲劳驾驶测试集进行人脸检测算法测试,检测准确率为98.17%,平均检测速度5.69帧/s;通过PERCLOS眼部疲劳特征判断标准测试中,确定眼部EAR眼部疲劳阈值为0.97;在Yawdd打哈欠数据集的测试过程中,确定嘴部MAR打哈欠阈值为0.32;通过实车搭载本文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进行验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对疲劳状态的驾驶员做出有效预警。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转型,企业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需要企业结合现代化的经济环境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和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促进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路径,旨在以此促进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蔬菜是典型的“小作物,大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种植业。蔬菜产业占用10%的农业土地,贡献了种植业近40%的产值,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平衡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种业作为蔬菜产业的源头,对蔬菜产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约占40%。19世纪中叶,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问世敲开了现代育种的大门,促进了以有性杂交创造遗传变异为主要特征的育种技术革命,结束了人们主要利用自
利用磁场分布特征对车辆金属零部件及类似机械部件的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手段具有许多优势,但对周围磁场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零磁场环境能最大限度降低地磁场及其他干扰磁场的影响,为上述检测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因而,如何更有效以及更灵活地实现零磁场环境非常重要。目前,实现零磁场环境的主要手段是被动屏蔽与主动补偿。主动补偿可采用补偿线圈,相对于被动屏蔽重量轻、体积可控,并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强,
轻型混合动力汽车以其油耗低和续航能力强等优点被大力推广,锂离子电池是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其状态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车载锂离子电池工作状态的监测至关重要。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是电池监测系统的关键之一,对预测续航里程、优化电池充放电、改善整车性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研究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在线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锂电池电流、电压和
本课题重点研究了车载高压电缆线芯图像的纹理消除方法。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因高压电缆问题引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造成财产损失并威胁到生命安全,因而电动汽车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在对电动汽车的电缆线芯参数测量过程中,刀痕纹理严重影响了测量效果,降低了测量精度。为提高电缆线芯质量检测精度和效率,刀痕纹理干扰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车载高压电缆线芯图像纹理消除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测量效果,保证电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动力电池故障导致的车辆动力丧失、自燃等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开展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远程监测系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动力电池工况数据和车辆位置信息采集、无线传输、云端存储以及远程监测等方面。本文的研究成果可提高动力电池故障预警能力和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响应速度,为车辆监测、预警进入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由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电动汽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一直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能耗占比较高的电动空调系统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为目前效率最高的汽车空调系统,其最主要的能耗来自热泵永磁电机,其一般采用无位置传感控制。针对电动汽车车内设备的运行环境,分析了热泵永磁电机在复杂工况下的参数变化,并定量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近四万公里,高铁接触网系统是高速列车运行的动力之源。目前,接触网的检修与运维主要采用人工或接触网检测车进行定期巡检的方式,研究接触网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相关技术,对提升接触网的智能化运维水平,实现接触网故障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基于高铁接触网监测现状和实际功能需求,对面向高铁接触网监测的数据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展开了研究,深入研究了Hadoop生态系统及其作业调度算法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厂商们开始重视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分布式轮毂电机驱动作为一种前沿的电动汽车驱动形式,以其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操纵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针对分布式轮毂直驱电动汽车速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故障会影响整车操纵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磁链观测器的速度传感器容错控制策略和基于相电流重构的电流传感器容错控制策略。通过建立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
接触网是高速铁路的重要子系统,通过与受电弓碳滑板滑动接触获得列车所需的电能。接触网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弓网系统平稳受流性能,是高铁可靠运营的关键因数之一。本论文研究设计的一种适用于接触网监测系统的网关节点,承担了接触网关键部件状态监测无线传感节点和远程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收发、缓存、验证与隔离的功能,是接触网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的关键模块。本文聚焦于网关节点的可用性,在硬件、软件层面,在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