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大小小的金融风险深刻地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监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金融的全球化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也给银行业的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当今国际金融领域内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监管取代了以往的合规性监管;其次,功能性监管成为监管体制的发展方向;第三,开始树立政府监管和市场规律不可偏废的观念;第四,金融监管在国际领域内的合作日益加强。 我国的银行业监管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所限,离世界先进的监管方式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分业监管体制逐步完善、金融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监管手段不断完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金融计划稳步实施等。但是还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没有形成良好的银行监管宏观环境,包括监管体制没理顺、人员素质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与国外监管机构的协调不充分等方面。其次,没有建立有效的持续性银行监管体系。这又表现在市场准入标准不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有待建立、监管支持系统薄弱、对金融风险监管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指标、监管者权力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明确等方面。第三,监管可为单一、乏力。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却较为单一,现场监管方式落后,非现场监管应用少且不规范,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也很薄弱。 面对银行业监管发展的大势,反思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问题和差距,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始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之路。首先,要形成银行监管良好的宏观环境。要不断加强金融立法与执法,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要实现监管的独立性和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和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其次,要建立一整套风险监管的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