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为实际经济生产过程提供重要原料基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实际经济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有时却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抑制因素,这一反常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现象。随着经济生产过程中国际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地区和企业间的分工更加细化和密切。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生产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部分资源型地区的初级产品部门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自然资源产生了强烈依赖,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乏力,故必须提防出现“资源诅咒”现象,以保证这些地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证命题并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我国的确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过度依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加工行业的地区,放弃对研发部门的投入,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在长期表现为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2)加入全球价值链后,资源丰富型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使得更大比例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吸收了国外厂商的投资和消费。随之而来的超额收入,提高了初级产品部门的利润,使资源丰富型地区的初级产品部门扩张;(3)初级产品部门获得的超额利润及规模扩张,吸引劳动力从技术溢出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研发部门流入初级产品部门,减缓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人力资本的匮乏最终导致研发创新不足,即资源禀赋将通过挤出研发部门,使经济主体陷入低端锁定的不利环境。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大多数关于资源诅咒的分析未将国际贸易纳入考虑框架,并在研究资源诅咒传导途径时,重点分析资源禀赋对制造业部门的挤出效应。而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包含研发部门的均衡模型,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资源稟赋对于创新研发部门的挤出效应。从理论上证明了技术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将逐渐丢失中间产品贸易份额,并由于预期工资率的下降研发部门规模不断萎缩。此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我国的确存在资源诅咒,并验证了资源诅咒的可能传导途径,即全球价值链下资源禀赋的收入效应、对创新研发部门的挤出效应及制度弱化效应,为避免技术落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提出了具体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