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也不断提高,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的矛盾明显,医疗配置不均衡性尤其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较为短缺,城市医疗资源也较为紧张,当前医疗服务规划仍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统计测量、以行政边界来配置医疗资源,缺乏现代的规划技术与方法。本文在以具体案例区——武夷山市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例,在分析武夷山市医疗设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依托最新的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不同可达性度量方法综合评估武夷山市居民点的医疗服务可达性水平,判定医疗短缺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区位优化模型,分析提高医疗服务可达性及公平性的方法,为武夷山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及武夷山市“十三五”相关规划提供借鉴,为武夷山市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建设相关内容提供前期支持。作者主要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1)辨别分析相似概念,查阅有关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医疗设施规划方法,完成相关综述。(2)通过前期大量的野外调查、访谈、资料收集,建立包含居民点、医院点、交通路网、行政区划等空间要素的基础数据库,通过相关统计年鉴,医疗统计公报等填充空间要素的属性信息。(3)选用流行的比例法、最近距离法、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力法、改进引力法等模型综合测算武夷山市131个行政村的医疗可达性水平,进行相关空间插值和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判定武夷山市医疗服务短缺地区。(4)结合上述分析结果,结合位置优化配置模型,从医疗设施布局优化、交通路网优化、居民点布局优化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基本遵循数学原理——软件操作——案例分析的顺序,采用的相关数学原理方法在文中均有比较详细的交代,或者来源于相关参考文献,计算过程主要在Excel及ArcGIS10.2中进行,在文中对主要操作步骤也进行了截图说明。主要用到Excel统计计算功能进行基本运算、运用ArcGIS10.2中基本编辑模块以及空间分析、空间统计、网络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扩展模块完成武夷山市医疗服务相关数据处理、数据库建立、网络数据集建立、距离测算、空间插值、聚类分析等,并进行相关制图表达。通过对武夷山市医疗服务现状调查访谈及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从人均医疗资源、就医距离、就医机会等方面,武夷山市不同区域均存在医疗服务不均衡状况,研究从村域和镇域两个尺度进行分析。(2)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力法等可达性度量方法能够较好反映各需求点的可达性状况,进而体现公平性差异。(3)引入诊疗人次系数、医院等级系数发现,医院等级使居民对就医距离的敏感性下降,患者宁愿多花费一些距离和时间,会选择等级较高的医院就诊,当然,这和患者个人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4)通过对可达性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判定医疗服务短缺区,医疗短缺区普遍位于武夷山市边缘乡镇,交通较为不便。(5)通过优化医疗设施布局、改善路网通达水平、居民点撤并能显著提高医疗较为短缺地区的医疗可达性水平,提高医疗消费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