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线的电化学制备、结构和磁性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纳米线具有很大的长径比,因而,显现出很多新奇的物理化学特性,相比于宏观材料表现出极为优越的性能,在高密度磁记录和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磁性纳米线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磁各向异性是决定磁性金属纳米线磁性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是由纳米线自身的磁晶各向异性和形状各向异性两部分决定。在常见的三种铁磁金属纳米线中,Fe、Ni和面心立方结构(fcc)的Co纳米线由于其磁晶各向异性比形状各向异性低一个量级,所以在整体的磁各向异性中形状各向异性占主导地位;然而对于六角密排结构(hcp)的Co纳米线而言,磁晶各向异性与形状各向异性是相当的,两者共同决定纳米线的磁各向异性。综上所述,相对于Fe和Ni, Co的各向异性等磁性有更大的调控空间。制备纳米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电化学沉积法由于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而被研究者们广泛应用。本文中,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接着用直流电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o纳米线。通过控制沉积温度及沉积电压实现了调控Co纳米线结构的目的。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及选区电子衍射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固定沉积温度,随沉积电压的升高,Co纳米线的择优取向由hcp[100]变为fcc[220],在适当的沉积电压下,两种结构共存。改变沉积温度,Co纳米线的择优取向随着沉积电压的升高也是由hcp[100]方向逐渐过渡到fcc[220]方向,随沉积温度的升高两种结构共存时的沉积电压升高。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VersaLab对样品进行了变角度磁滞回线和变温磁滞回线的测量,结果表明,hcp结构的样品由于磁晶各向异性和形状各向异性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沿线方向较弱的等效各向异性;磁化翻转过程中curling-like模式占主导;随着测试温度由50K升高到390K,其易轴由垂直于线方向转到平行于线方向,矫顽力存在一个极小值。然而,对于fcc结构的样品,其易磁化方向沿着纳米线方向;磁化翻转模式表现为磁场与纳米线夹角较小时是curling-like模式,而夹角较大时转变为coherent-like模式;在整个变温测量过程中,其形状各向异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低温下磁晶各向异性的升高使得沿线方向的矫顽力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单调的增加。通过引入非磁性金属也可以明显改变磁性金属纳米线的磁性,本文通过直流电化学方法制备CoxAg1-x纳米线。改变沉积电压成功调控了CoAg纳米线的化学组分。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都处于非晶态;当沉积电压高于1.6V时,样品表现为沿线方向易磁化,当沉积电压为1.6V时,样品表现为顺磁性;比较2.0V电压下制得的Co纳米线跟CoAg纳米线,后者易磁化方向沿纳米线方向,Ag的加入使体系的磁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河南淅川单岗遗址位于丹江流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促使了当地文化的繁盛。单岗遗址自1994年发现以来,历经数次发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仍未有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单岗遗址陶器进行的研究。为了探究单岗遗址陶器的特点,本文选取了屈家岭和周代的一些陶器样品,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这些陶器进行研究,以探索各时期陶器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量了所有所选取陶器样品的化学组分,然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
标准模型是已知能够较好解释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与物质结构的理论模型,然而并不是所有物理现象都符合标准模型的预测。比如J/ψ→Σ0Σ-0的角分布是负值,在
看来时间已经比较久远了,一位病逝于1976年1月8日,一位谢世于1964年5月27日,数十本台历一页一页地被翻过了,岁月将过去的一切都变得暗淡,但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在人们的记忆中却还是那么清晰,那么让人念念不忘。尤其是他们在国际斗争中所结下的友谊,为各自的国事所产生的争端,又是那么波澜起伏,跌宕动人。当提到中国与邻邦印度的关系时,人们常常要提到两个需要大写的名字:周恩来,尼赫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