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有力、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育人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大众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从内涵到形式都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高等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工作队伍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三者对时代的变革诉求作出的共同回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在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从知识技能的专门化、自治组织的专业化、培训机制的科学化、服务定位的明确化与政策支持的有效化等方面加以积极推进,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并使辅导员工作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化的职业。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从辅导员个体的维度来看,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内在认知能力的提升。辅导员的内在认知能力制约着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核心要素。对于辅导员个体而言,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推进专业化的素质发展是首要任务。二是从高等学校的维度来看,辅导员在整个专业牛涯中,需要根据一定的制度设计,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和开辟职业发展通道是高等院校致力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三是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维度来看,辅导员专业化迫切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辅导员群体在为争取职业专业化、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而进行的努力过程中,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备的专业组织,健全保障体系,只有这样,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才会顺利向前发展。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在立足本土文化和特色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现有辅导员制度加以有效完善和改进,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化的辅导员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