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凤池吟稿》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元末明初诗坛上,汪广洋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家。他的诗歌为明朝诗学之正宗,起到了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作用,被后世文人推举为“一代开国之音”。其诗集《凤池吟稿》十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汪广洋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思想,是我们研究汪广洋其人其诗的原始材料和重要依据。本文从汪广洋的生平遭际与《凤池吟稿》的著录情况入手,探讨了《凤池吟稿》在明代文学史上缺席的原因、题材内容和艺术风貌,以期打破目前学界对《凤池吟稿》缺少深入探析的状态,力图把汪广洋及其诗歌的研究引向纵深。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凤池吟稿》的研究状况,阐发了《凤池吟稿》的选题意义和目的,并对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与概括。第一章阐述了汪广洋的生平、仕宦、师承、交游以及《凤池吟稿》的著录情况。首先,本文对汪广洋的生平与仕宦分别进行了考证与梳理,进一步明晰了汪广洋的出生年代和仕宦经历;其次,围绕汪广洋的师承与交游展开叙述,一方面比较详实地阐述了余阙对汪广洋学业与职业选择上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了朱元璋、宋濂、孙炎等人与汪广洋的交往情况;最后,阐释了《凤池吟稿》名称的由来、版本刊刻情况,并且对《凤池吟稿》序文中存在的疑惑进行了辨析。第二章主要分三点论述了《凤池吟稿》在明代文学史上缺席的原因。第一点,明确指出元末明初文坛上众多著名文人的存在,是造成汪广洋诗名难传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点,阐述了汪广洋的地位、身份与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其诗思所产生的影响,并指出诗思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凤池吟稿》的传播;第三点,从汪广洋悲惨的人生结局出发,论述了在明代严刑峻法和思想专制控制下,时人对罪臣汪广洋的作品鲜有问津,因此造成了《凤池吟稿》不被大众所熟知。第三章列举并分析了《凤池吟稿》的题材内容。本文把汪广洋的诗歌与其人生阅历相关联,将《凤池吟稿》的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部分:酬唱赠答、咏史怀古、应制题画、写景咏物、游历纪行、其他等。第四章探讨了《凤池吟稿》的艺术风貌。首先,阐述了汪广洋的诗歌众体兼备,各具特色;其次,分析了其诗善于用典,别有意趣;最后,论述了《凤池吟稿》前后有别的诗歌风格:从军时期,诗风震荡超越;理政时期,诗风变为典雅尊严。结语部分总括了全文对汪广洋诗集《凤池吟稿》的研究要点,并对汪广洋诗歌的研究意义与价值作了简略阐述。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就被各个历史时期的学者们赋予各种内涵,在发展进程中,它一直处于肯定或否定意义的漩涡之中。如今社会及学界对意识形态都有较多争论,其中“淡化”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n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加上病死率逐年升高,为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据统
为满足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全国各类建筑迅速崛起,土木工程得到蓬勃的发展。高强混凝土因其强度高和致密性好等优点在高层、大跨结构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老化或者腐蚀等原因,现存的部分房屋及桥梁建筑渐渐出现破坏。若将这些建筑物拆掉重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不必要的浪费,最高效的解决途径便是进行结构加强。碳纤维材料(CFRP)具有高抗拉性、材质较轻、耐腐蚀等优点而引起学者的广泛
背景与目的肺癌(lung cancer)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施格,最先是由类型学家如Dixon(1979,1994)and Comrie(1989)提出的用于探讨语言类型。随着关于施格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类型的探讨以及施格动词的讨论分析受到更多关注,英汉施格动词的异同点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描述心理状态变化的施格动词的异同点。本文选取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描述心理状态变化的施格动词,他们分别是“worr
目的:研究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探讨Er:YAG激光是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为临床工作中针对弯曲根管消毒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含中度弯曲(10-20°)牙根的磨牙62颗,含重度弯曲(25-40°)牙根的磨牙62颗,总计124颗离体磨牙纳入实验,分别记为A、B组。所有离体牙常规开髓,复合树脂封闭非研究根管口及根尖孔,使用K锉将弯曲根管疏通至
动趋式,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语言现象。针对这一语言现象,学者们从生成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功能语法理论等视角,对其句法特点,语义特征进行了大量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针对这一存在问题,甲状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成为降低甲状腺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对甲状腺结节准确分类成为当下重点研究方向。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各大医院接诊甲状腺疾病患者逐年上升,因此提高诊断效率是应对患者数量逐年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对图像的诊断往往依赖于医生知识水平与临床经验,存在主观因素,而且需要
早期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直至“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重心才开始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译者主体性研究才开始得到重视。本文从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
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心肌细胞难以再生,细胞替代治疗是未来用于治疗CVD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心肌细胞的来源和质量是实现细胞替代治疗的关键。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及其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