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轻)躁狂,这些发作显著干扰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发作间期,即双相障碍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在缓解期期间,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仍然受到残留症状的困扰,如残留的情绪症状、睡眠症状、认知症状等,此外双相障碍患者在缓解期仍遭受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残留症状对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轻)躁狂,这些发作显著干扰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发作间期,即双相障碍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在缓解期期间,有一定数量的患者仍然受到残留症状的困扰,如残留的情绪症状、睡眠症状、认知症状等,此外双相障碍患者在缓解期仍遭受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残留症状对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1例符合ICD-10诊断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对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调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轻躁狂量表(Hypomania Check List,HCL-3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测量双相障碍患者的残留情绪症状;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残留睡眠症状;采用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 Revised,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连线测试A部分(Trail Making Test,TMT-A)实验、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ask,DST)评估残留的认知症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心理社会功能。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不同的功能状态之间HAMD评分(残留抑郁症状)(F=4.783,P=0.004)、HCL-32评分(残留躁狂症状)(F=2.821,P=0.044)、数字广度测验(残留认知症状,其中主要为瞬时记忆,短时注意力)(F=2.835,P=0.044)、心境稳定剂(χ2=11.889,P=0.008)、抗抑郁药(χ2=22.827,P<0.001)、苯二氮卓类药物(χ2=68.963,P<0.001)、性别(χ2=4.457,P=0.035)、受教育水平(H=9.069,P=0.028)、婚姻(χ2=48.827,P<0.001)、职业(χ2=48.086,P<0.001)、吸烟(χ2=48.222,P<0.001)、饮酒(χ2=96.432,P<0.001)、既往史(χ2=20.753,P<0.001)存在显著差异;(2)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整体功能与受教育水平、残留抑郁症状、残留躁狂症状、残留认知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之间具有相关性;(3)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残留抑郁症状(χ2=7.861,OR=1.245,95%CI=1.068~1.451,P=0.005)和残留躁狂症状(χ2=9.83,OR=1.196,95%CI=1.070~1.337,P=0.002)均是其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使用抗精神药物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整体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χ2=8.712,OR=1.182,95%CI=1.057~1.321,P=0.003);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χ2=11.836,OR=14.085,95%CI=3.115~62.5,P=0.001);从事农林牧业渔水利业生产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χ2=7.466,OR=250,95%CI=4.673~10000,P=0.006);目前虽然已戒烟,但过去吸烟的患者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χ2=8.035,OR=200,95%CI=5.025~7142,P=0.005);从前常喝,但现在不喝酒的患者(χ2=4.721,OR=0.034,95%CI=0.002~0.717,P=0.03)和偶尔喝酒(χ2=4.173,OR=0.059,95%CI=0.004~0.891,P=0.041)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受教育水平高是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χ2=8.816,OR=0.666,95%CI=0.509~0.871,P=0.003)。结论:1.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残留抑郁症状、残留躁狂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从事农林牧业渔水利生产工作;已戒烟。2.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高;已戒酒及目前偶尔饮酒。
其他文献
目的:抑郁症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选择,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且药物存在副作用。近年来,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经皮颅-耳穴位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的抑郁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群体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血糖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开滦矿业集团的职工。1、自制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浆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目的:本研究选取双侧海马共计10个亚区作为种子区,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探讨高血压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双侧海马亚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60-80岁的志愿者共66名,所有受试者受教育程度>6年,且均为右利手。所有志愿者共分为3组,分别为: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组(H-MCI组,n=20),高血压认知功能正常组(H-CN组,n=25),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相匹配
目的:探讨尿酸(uric acid,UA)是否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评分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其与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的CSVD患者217例。依据其CSVD总体负荷评分分为CSVD轻中负荷组(0-2分)及重负荷组(3-4分)。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血液化验指标、影像
建立并实施矿产资源督察制度是推进国家矿产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矿产资源监管由“督企”向“督企督政并举”转变。当前,矿产资源督察面临督察法律依据不足、督察内容不明确、督察制度不完善、督察业务基础薄弱等诸多挑战。围绕矿产资源“怎么督、督什么”的议题,提出建议:(1)加快矿产资源督察立法工作,将矿产资源督察制度纳入矿产资源法;(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清单制度、完善问责机制等手段,压实
背景:脑梗死后,由于颅内病变血管闭塞、对应脑组织血液循环消失,病变部位脑细胞缺血性坏死,周围脑组织解剖结构受到破坏而出现水肿、变性,神经细胞损伤加重,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的临床工作中,仍以扩张血管,改善颅内循环,保护受损脑部神经细胞等药物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或恢复,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避免损伤的进展。脑梗死常会造成较重的功能损伤,如肢体运动受限、感觉异常、言语障碍、难以吞
目的:青少年是抑郁障碍发病的高峰期,多数患者存在睡眠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和睡眠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证实强光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成年抑郁障碍的情绪和睡眠情况,被认为是成年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强光辅助治疗对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光辅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影响。方法:入组2020年9月至20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每年约有6%~15%的MCI患者会转变为痴呆。通过客观的神经心理测验,早期识别程度轻微的认知障碍是MCI临床诊断的关键,然而目前对MCI的诊断标准仍未达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对石家庄市两个社区的成年人进行了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和MCI诊断评估,并对可能的MCI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log
目的:本课题拟研究敲降circ-Pank1是否可以减轻Nrf2敲降导致的寡聚体形成和Ub C表达,用以推论敲降circ-Pank1可减轻Nrf2敲降导致的细胞应激,为今后课题组进一步研究circ-Pank1在Nrf2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一Nrf2减少促进寡聚体形成及Ub C表达MN9D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敲降Nrf2组(si-Nrf2)。1.1采用Do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出现脊髓和运动皮层中的运动神经元退化。尽管大多数ALS病例为散发性病例,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是导致10%-20%家族性ALS的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受损功能根本无法恢复,或者只能部分恢复,通常需要在患者生命周期内进行其他治疗.研究表明,基于不同阶段的干预策略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家族性ALS.尽管确实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