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壳幔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完成的0线、100线、500线、700线、800线、900线、1000线等八条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为基础,系统应用现代的MT数据处理技术与二维反演算法,对观测数据统一进行处理与反演,获得剖面控制区域新的二维壳幔电性结构模型。大地电磁场观测数据的阻抗张量分解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地下介质电性结构近似为二维结构,电性主轴方位近东西向,这说明青藏高原的主构造方向为东西向。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响应的分析以及约束反演验算,证明了论文所采用的大地电磁数据的探测深度超过100公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壳幔电性结构模型中,沿南北向横向存在的电性梯度带与畸变带,基本与区域地质资料圈定的大断裂带吻合,反映了区内断裂构造带的深部结构特征。青藏高原地下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可大致分为三个电性层,其中第二个电性层为高导层,即中、下地壳高导层。中、下地壳高导层在各个地块内的分布有较大差别:喜马拉雅地块内的壳内高导层规模较小;拉萨-冈底斯地块内的壳内高导层分布最广泛,规模大,产状向北倾斜;而羌塘地块内的壳内高导层明显分隔为南、北两部分,分别位于南羌塘与北羌塘。青藏高原的壳内高导层可能是由于岩石的部分熔融或者部分熔融与水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拉萨-冈底斯地块,壳内高导层可能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电性痕迹,高导层的成因与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岩石部分熔融和脱水作用有关;在羌塘地块,壳内高导层可能是由于幔源物质上涌的烘烤作用导致中、下地壳岩石温度升高,发生部分熔融现象的结果;羌塘地块内未见明显的板块俯冲痕迹。印度板块俯冲的前缘并没有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南侧刚性的印度岩石圈下插至上地幔,造成幔源物质上涌,形成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大规模的高导体。金沙江缝合带附近也存在大规模高导体,并且北侧的高导层明显向南倾斜,可能时亚洲板块向南俯冲的证据。沿缝合带东西向连续分布的大规模高导体,有可能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逃逸”的证据;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可能是最重要的“通道”。
其他文献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师范学生分配到农村中学任教,他们的加入为学校的发展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学校教育的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他们是未来农村教育的骨干力
目的采用新的方法合成桂利嗪的顺式杂质(Z)-1-二苯甲基-4-(3-苯基-2-丙烯基)哌嗪。方法以3-苯基-2-丙炔-1-醇为原料,经过H_2/林德拉催化剂还原、甲磺酰氯氯代,最后与二苯甲基
针对汽车交流发电机整机及其部件的流体散热、温度分布计算问题,对汽车交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CAE仿真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汽车交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流体域
旧有的传统考试方式一般要经过人工出卷、文印试卷、考试安排、学生考试、收集试卷、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分析试卷等一系列步骤,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其工作十分烦琐且非常容易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富人数量激增,且财富高度集中,其巨额财富亟待管理,而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客户挖掘、服务品种、人才资源
从20世纪70年代小额信贷出现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正
树立正确的中国形象观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隐患,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淡薄、对中国经济制度认知主观性
针对仪表着陆系统NM7033B下滑MCU模块被雷击损坏的问题,本文通过网络分析仪检测了故障板件的各条信号通路,对比了MCU出厂测试报告,分析了故障原因后,给出了一种下滑MCU自主维
许多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不断发出“做人难”的感叹,因而临难而退,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导致冷漠、孤独,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中学生人